内容提要:泰纳是引领19世纪后半期法国学术思想的少数大师级人物之一。在普法战争失败和巴黎公社血腥内战的刺激下,他从纯粹的学术研究转向了现实关怀,历经二十年出版了煌煌巨著《现代法国的起源》,希图探查现代法兰西文明衰弱不振的病源。《旧制度》卷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泰纳在书中将旧制度时期的中央集权化进程,视为造成法国文明内在解体的根源,并详尽生动地描绘了这个趋向衰弱的文明种种外在的表征。由于1870年代法国特定的时代情境,这部著作出版本身就成为当时的一起重要事件,知识界对它褒贬纷陈。随着第三共和国的确立和稳固,大革命成为新生共和国的合法性来源,泰纳的著作受到官方革命史学的猛烈攻击,并沉沦近一个世纪,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共识在法国知识界的形成,他的著作及思想才重新受到关注并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 键 词:泰纳/《现代法国的起源》/旧制度/古典精神 基金项目:上海市高原学科世界史建设、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项目编号:12SG03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洪庆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近代史、西方史学史。 伊波利特·泰纳(1828-1893年),文学艺术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引领学术思想的少数大师级人物之一。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涉及文学史、艺术史、哲学、历史和游记等各个领域。一个多世纪来,西方学术界对他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其学术思想与19世纪下半期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思潮的联系。①国内学术界对泰纳的研究,根据笔者的检索,到目前为止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学艺术史观和文艺批判理论方面,对他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关注尚嫌不足。②事实上,泰纳不仅在历史哲学和史学方法论上具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他晚年倾力撰述的史学著作《现代法国的起源》,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知识界曾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堪称“是19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③ 1871年普法战争中的法国败北促使泰纳转向历史学研究,他欲从历史演变中探寻现代法国衰败的渊源,最终成就了煌煌数卷的《现代法国的起源》一书。该书共由三部分组成:《旧制度》、《大革命》和《现代制度》。④其中探查法国革命发生原因的《旧制度》卷,旨在探明在从传统向现代递变的进程中,法国是如何被“连根拔起的”。该书不仅对革命起源提出了颇具创见的解释,是大革命时期史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之著,而且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泰纳的政治哲学和文明史观,是研究其学术思想时不可忽略的文本。《旧制度》一书中文版⑤最近面世,为国内学界了解17世纪以来法国内在精神特质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泰纳的学术思想,奉上了一本有价值的经典读物,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对它加以简略的评介。 泰纳1828年4月21日出生在外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就接受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⑥15岁进入波旁公学(Collége Bourbon)读书后,泰纳逐渐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⑦在这所英才麇集的学府里,泰纳被教授们视为哲学领域中最优秀的学生,其师瓦歇罗曾写到:“无论做什么,他都很容易取得第一名,他是高等师范学院里我所看到过的最勤勉而又最卓越的学生。就他的年龄来说,他的学识是非凡的,而且对于学问怀有这样的热情,也是我从未见过的。他的头脑的特点是迅速形成概念、敏锐精细和有力量”。⑧但不幸的是,在1848年革命浪潮过后的政治反动中,法国国内的思想气候日趋严峻,这导致他的大学教师资格考试没有获得通过,考试评审委员会认为,他干巴巴的科学论文对神谕的作用没有作出充分考虑;他利用斯宾诺莎的普遍决定论解读博絮埃(Bosuet)⑨包含着危险的反宗教倾向。更糟糕的是,1852年,业已掌握独裁权力的拿破仑三世取消了教师资格考试,这意味着泰纳失去了在体制上被认可为哲学家的机会。⑩因此,泰纳未能如愿以哲学研究为志业,转向了政治敏感性较小的文学领域,从事拉封丹研究,同时继续坚持不懈地听科学讲座,力图强化他非正统的哲学观。(11) 在第二帝国期间,泰纳勤耕不辍,在文学史、哲学史、艺术史和文艺批评领域硕果累累,出版了包括《英国文学史》和《艺术哲学》在内的大量著作。这个时期的泰纳,全神贯注地沉浸于学术问题,发展出自己的学术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一切研究都应基于科学实证的方法,世界存在着可认识的普遍法则。(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