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建立合理国际格局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列强主导国际格局的状态,将欧洲以外的强国引入了国际争霸的舞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出了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格局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清楚地表明欧洲能够单独决定世界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近代以来的历次国际体系都是以维持欧洲均势作为核心任务的,但是随着欧洲国家的衰落,这种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自身无法决定战争的结局,而不得不寄希望于欧洲以外的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参与。美国、日本和俄国(从西欧政治家的传统观点来看它也被列为非欧洲国家)的崛起对欧洲国家构成了直接的挑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如何将非欧洲强国包括进来,建立一个超出欧洲范围之外的、合理体现世界力量分布的格局是战胜国在和会上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但是,一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有两个致命的缺点。第一个缺点是,该体系的经济中心和政治、军事中心分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跃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苏联则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这样两个经济大国却被排斥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凡尔赛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英国和法国虽然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衰落,它们对国际局势的掌控能力受到极大削弱,在许多情况下都不得不求助于非欧洲国家的帮助来度过危机,比如20年代需要美国帮助解决赔款问题、30年代需要苏联帮助建立集体安全就是突出的例子。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像“泥足巨人”一样缺乏稳定性。 第二个缺点是,作为这个全球性国际格局的两根支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华盛顿体系是为了弥补凡尔赛体系在地域上仅仅局限于西欧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但是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时候却几乎没有考虑到欧洲的情况。德国和苏俄没有受到邀请,这样,凡尔赛体系的不满者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获得补偿,从而无法减轻它们的怨气。不仅如此,华盛顿体系还增添了一个新的不满者——日本。日本由于失去了一战中暂时取得的独霸中国的地位以及认为在确定海军比例时受到了歧视,逐渐走向了与英美等国的对立。更严重的是,虽然华盛顿体系确保了英美在海军总体力量上的优势地位并废除了英日同盟,但是由于它们的利益遍及世界,不得不把自己的海军也分散到世界各地。其结果是,华盛顿体系没有把美国带入欧洲事务,相反却把英法拖进了亚洲事务,使它们背上了新的包袱,让稳定国际局势的任务对英法来说变得更为艰巨。这两个缺陷使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短命的国际体系,仅仅维持了20年就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解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欧洲强国(美苏)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欧洲强国连生存都成问题。美国和苏联作为打败轴心国的主力,在安排战后秩序上获得越来越大的发言权。而在此过程中,它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削弱传统欧洲强国的地位。斯大林在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行动,以及罗斯福建立联合国,提出“四警察”的构想,都是希望加强非欧洲强国对于欧洲事务的操控。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欧洲国家只有两个,而且都逐步失去了世界性影响。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建立全球性世界格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征就是欧洲强国的衰落和非欧洲强国逐步取得支配地位。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世界性的国际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