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一件新闻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华沙,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起义纪念碑”的台阶上下跪,向死难者忏悔。 其实,在希特勒当政期间,勃兰特本人的政治态度是反纳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本可以很自豪地生存于世间,但是,他却在华沙的这座悼念犹太人起义者的纪念碑面前,跪下。我想:他这是代表他所属于的整个德意志民族,向曾经被野蛮屠杀的犹太民族致歉。他的这个行为,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谅解,以至尊重。 希特勒这个反人类的恶魔与他的纳粹党徒,只是德国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德意志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众所周知,它诞生过多位文化精英与科学精英,歌德、席勒、巴赫、贝多芬、康德、莱辛、马克思,等等,对全世界走向进步和文明,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德国的老百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被侵略国家的老百姓一样,同样遭受着苦难,德意志民族的优秀儿子雷马克,在他的长篇小说《生死存亡的年代》里,描写过这种苦难。战争结束后,德国的政治精英们和全体德国人民,对希特勒为什么能够爬上统治高位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自己国家的历史与政治体制,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重建了同样饱受蹂躏的家园,把他们的祖国建设成了民主、法治的新德国,这个进程,值得全世界敬重。 今天,2014年9月7日,二战终结了69年之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了华沙,站在了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的台阶下。我仰望着高高耸立的纪念碑,思绪万千。 1939年9月,希特勒用“闪电”战术侵占了波兰。之后,就开始大批杀害波兰的知识分子和犹太人。他们在华沙专门设立了犹太人隔离区,有约50万名犹太人被驱赶到了这个隔离区内。隔离区的地理位置就在“华沙起义纪念碑”的不远处,75年之后,刚才,我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还在这个隔离区内步行。当年隔离带的标志就刻在地上,现在仍然依稀可见,它就在我的双脚旁边。我低头望着地上的隔离带标志,左走右走,徘徊良久。75年前,被强迫赶入这个隔离区内的犹太人,衣服上必须带着身份标志,不许他们走出隔离区一步,如果有人胆敢越出界限,一律枪杀。结果,关在隔离区内的50万名无辜的犹太人,因为饥饿,疾病,强迫做苦工,被虐待,等等,陆续地死亡了。纳粹的暴行,让波兰的犹太人忍无可忍,他们终于在1943年,发动了“波兰犹太人起义”。这次起义,遭到了纳粹的血腥镇压,参加这次起义的人,全都牺牲了。耸立在我面前的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就是为了悼念参加这次起义的烈士们而修建的。 今天,当我从平坦的马路上,走进了纪念碑前的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勃兰特下跪的纪念碑台阶上面的碑座旁边,摆放着的许多簇鲜花。二战结束至今,已经69年了,在这座纪念碑的碑座旁边或者台阶上,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向这些在最残酷的时刻,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们,敬献鲜花。全世界遭受过战争苦难的人们,会永远铭记着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又一代,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也会永远铭记着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石头,原本是纳粹当年从瑞典购得(因为瑞典石的质量好)并运至华沙的,他们准备“赢得”战争后建一座胜利纪念碑。结果,侵略者失败了。战后,波兰人民用这些纳粹购买的石头,建立了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这是曾经被欺压的国家和人民,对来犯者的最好嘲笑。 没有人会忘记自己本民族被侵略、被杀戮的历史,二战期间,全欧洲有约700万犹太人被杀死。在华沙的市中心,距离“华沙起义纪念碑”不远的地方,刚刚建成了一座“犹太纪念馆”,气势恢宏,占地面积很大,不久后即将揭幕,向全球的参观者开放。阳光洒在它光亮的屋顶上,流光溢彩。我望着它,不禁想起了华裔美籍学者张纯如和她的不朽名著《南京大屠杀》,这位美丽善良的年轻女性,用强烈的正义感、辛勤的劳作、顽强的意志写出来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是对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侵略军野蛮屠杀的中华同胞的永久纪念。这本书辑录的真相,永远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任何奸诈的政客用任何无耻的谎言,都无法遮掩。 我又想起了我国的上海市,二战期间,上海的同胞曾经慷慨地接纳并保护了成千上万的犹太民众,这种真诚的情谊,一直保留至现在。几年前,当时侥幸逃至上海、躲过了希特勒迫害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裔,再次造访上海市,找寻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与帮助过他们的上海人。他们和上海朋友会面的情景,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令所有看过的人感动。 同样是人类,为什么有的人善良正直、仗义救人;而有的人,却禽兽不如,肆无忌惮地杀人越货、残杀同类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