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类的交流活动 《极简人类史》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作品。首先,它关注人类的整体性,以宏大视角考察了人类自智人出现(25万年前)至当前的历史。克里斯蒂安主张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强调人类共同体意识,《极简人类史》贯穿着这种思想。在冲突不断、问题丛生的现代世界,这么做显得尤为必要。这种“大历史”视角超越了传统史学显得相当狭隘的立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到,人类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历史和息息相关的命运。这种对“共同的历史”的认识,有利于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消除对彼此所持的偏见,有助于缓和与减少现代世界的各种矛盾。 其次,克里斯蒂安始终关注交流与创新。事实上,世界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大历史”在这一点上与世界史一致。在作品中,克里斯蒂安非常重视人类的交流活动,从最初个体之间的语言交流,到最后全球网络体系的形成,无不体现出交流与互动对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性。在论述欧洲科学革命时,他指出,“欧洲科学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加强联系之后,对源源不断涌入的新思潮作出的回应。”可以说,交流促进了创新,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三,克里斯蒂安十分关切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人类在采集狩猎时代,就已经对环境做出了部分改变。人类在这一时期迁移到世界各地,每一次迁徙都代表着一次技术突破。这一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许多大型动物的相继灭绝,因为这些灭绝时间恰好与人类抵达相关地区的时间大体一致。其二,人类对火的使用,改变了许多地区的地貌。进入农耕时代,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这一时期一些国家的消亡就是因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 超越狭隘的身份认同 近现代世界,人类利用和开发资源的能力取得了惊人的发展。20世纪后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整个现代世界,人口每隔85年翻一番,而农业社会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是1400年)和资源消耗的加剧,让整个生物界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一些资源接近枯竭,化石燃料的使用对大气层的危害,等等。由于人类这个物种拥有独一无二的重塑世界的能力,一些学者甚至声称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纪元,即人类世。 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显得卓越不凡,但是,从“大历史”视野来说,人类只是一种相当晚近才出现的生物,而且它也不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强大。从历史上来看,它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基因证据显示,距今约7万年前,人口缩减至区区几千人),从现在看来,随着人类社会变得愈加复杂,它也显得更为脆弱。在弊病丛生的今日世界,人类尤其有必要超越狭隘的身份认同,去了解人类共同的历史,去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这些正是克里斯蒂安在作品中表达的核心主题。 □刘耀辉(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