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对非洲四国和非盟总部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中非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协议;同时,李克强也在各种场合进一步宣示了中国对非洲中长期发展问题及中非合作的基本理念,努力将中非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正处在百年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对非洲发展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非洲在全球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都“感同身受”。正是有这种“感同身受”的“非洲观”,中国才能持续、充满信心地推动中非合作。当代中非合作既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又紧紧服务于当代中国追求国家复兴、民族昌盛的时代要求与战略目标。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非洲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全球发展越来越倚重于南方国家,中非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梯度结构”——中国的发展可为非洲提供工业化所需大量资金、技术及人才,而随着非洲由相对贫困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一个逾7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又将为中国提供新一轮增长动力。 当前,中非发展合作正处在“特殊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正驶向提速增质的“高铁时代”。未来一段时期,非洲将在跨国、跨区域的一体化方面有所进展,其中蕴藏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在非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方面,中国会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来中国会在规划和引导设计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更加强调对非洲的投资,推动中国工业生产制造业要素向非洲转移,推动非洲新型工业化。 中非合作已有一定基础,而推进中非合作的转型升级,则需要将某些领域更加凸显出来。从李克强提出的中非合作六大工程可以看出,中国希望将过去比较零散、分散的中非合作项目整合在一起,利用国家的规划能力,将这些项目整合到更为高端的平台上。对中国而言,作为全球新经济增长点的非洲大陆无疑是“机遇之地”。对非洲而言,双方全面深入的合作也愈加成为推动非洲整体发展的重要外部支撑。 中非合作并不是一个排他性的体制。中国未来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战略打造升级版的中非合作,在更加多边的场合寻求与联合国、欧盟以及西方国家的合作,减少西方国家对中非合作的猜忌。合作升级版将会更多地考虑非洲国家的需求。中国企业会更加注意环保和生态维护,注意非洲民生,注重非洲国家的诉求;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更多地开展公益事业;提高非洲普通百姓的收入和就业率。合作升级版应该更多地惠及非洲人民,这是其应有之义。 由此可见,中国将在非洲未来发展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第一,中国是非洲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动力;第二,中国30多年发展道路为未来非洲探寻一条适合于非洲发展需要的非洲道路、非洲模式提供了外部参考;第三,中非合作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使非洲由全球经济的边缘不断向全球经济中心靠拢;第四,中非合作也带动非洲大陆摆脱过去一百年来始终处在世界经济边缘地位而找不到发展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状况。 事实上,中非之间不只是经济合作,还有彼此间文明的对话、知识的重建、思想的提升。中非合作,经济是基础,但现在越来越变成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的合作。在“软”领域,中非将在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共享方面进一步推进合作。例如,中非可以将人文、教育、科技领域作为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可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框架下帮助非洲培训中小学教师,援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读物。这种通过高层往来推动的深度交融,对彼此文明乃至全球多样文明的丰富都有增益作用。 中国一以贯之地重视对非合作,并不是权宜之计,也不存在针对其他国家的战略安排。中非合作是由彼此发展的内在需求决定的,中国与非洲互利共赢的合作,将会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是机会,而不是威胁。这对提升中国的全球形象,对建构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道德合法性,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