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观点 >

档案互证求信史,理论创新贵在真(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黄立茀 参加讨论

    二 分组报告异彩纷呈
    21日下午与22日,会议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了分组发言与讨论。发言中探讨美国外交的报告占近一半,涉及到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美韩关系、美朝关系、美蒙关系、美日关系、美印尼关系、美梵蒂冈关系,美国对南非的政策、对安哥拉的政策、对马岛战争的政策、对日内瓦会议的政策、对禁止核试验的政策;其次是探讨苏联对朝鲜的政策、对德国的政策、对塞浦路斯的政策;还有论文探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国会情报监督委员会、美国工人运动、民主德国大屠杀赔偿问题、英国的防务政策等数十个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白玉平在《冷战初期(1950-1960)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日文化交流项目探析》的报告中指出基金会本身是构成美国权势集团的主要部分,是传统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冷战时期,美国十分重视基金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冷战共识的推动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利用教育文化交流项目对日本展开了一场文化宣传攻势。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行动一方面培养了日本人特别是知识界的亲美倾向,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文化冷战。洛克菲勒基金会文化攻势的长远影响则是培养了日本人对美国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冯一鸣运用多国历史档案探讨问题,他在《“革命”与“中立”之间:中国对老挝初期政策探析——以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筹备阶段为核心的考察(1959-1961)》的报告中提出,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老挝局势渐趋紧张,中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优先审度及对印支革命传统分工格局的领会,一方面鼓励老挝人民党开展一定程度的武装斗争,一方面与苏方联合推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召开,积极支持以梭发那?富马为首的老挝中立派,以期老挝局势暂时缓和,防止老挝沦为美国军事基地,为巴特寮赢得发展时机。作为中国对老挝政策的形成阶段,1959 至1961 年中方的政策因应带有鲜明的代表性与延续性:中方希望老挝处于“边打边谈”的半僵持状态,使战事局限于一国之内,同时避免局势冻结。中国重在斟酌应对国际会议的“束缚”,平衡武装与政治斗争的关系,其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大消减了老挝中立的实际意义,促使老挝最终沦为“革命的中立国家”。就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互动而言,中苏两国在日内瓦会议前夕虽实现了协调同步,但苏联的政策态度均被中方视作“修正主义外交”的重要例证;中国不仅将南越与老挝斗争视为一体,将越方作为援老中枢,还主动接纳了越南劳动党(越南共产党曾用名)与老挝人民党的统属关系,从而使越南与老挝特殊关系愈加“特殊”,为老挝党日后疏离中共埋下伏笔。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冯东兴在《朝鲜停战中的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是监督朝鲜停战的重要机构之一。关于该机构的职能和地位,《朝鲜停战协定》有关条款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但该机构从酝酿成立及之后的职能实施却历经波折。该机构的成立主要源于中国的朝鲜停战监督构想,即让中立国监督朝鲜停战,这与美国所主张的让联合国监督朝鲜停战的根本理念相冲突。因而,在停战谈判过程中,美国就竭力限制该机构的职能地位。该机构成立之后,美国又竭力破坏其在停战监督中的职能实施,使其难以在韩国立足。最终,美国单方面迫使该机构撤往非军事区,使其无法正常行使停战监督职能,成为形同虚设的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道昆博士《木斯塘藏人武装截获的中国军方最重要情报——“工作通讯”的分析》的报告,对1961年美国中情局通过其支持的木斯塘藏人武装组织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29期《工作通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了这些材料对当时缺少中国情报的中情局的价值。这些选题都是国内很少或几乎无人研究的,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何志龙《苏联对塞浦路斯的政策》的报告指出,古斯塔夫?赫希菲尔德曾于19 世纪末叶写道:“谁要想在东方成为并保持一个强国,便必须把塞浦路斯控制在手”。塞浦路斯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冷战期间成为美国和苏联及周边大国争夺的对象。塞浦路斯因其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纷争导致希腊与土耳其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着美国与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的关系。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纽维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泽林,在《论冷战遗留的钓鱼岛争端与美国角色》的报告指出: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本应在雅尔塔体制下归还中国。但因冷战需要在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旧金山体制下形成主权争端。冷战时期,日本在私下逐渐加强了与钓鱼岛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美国虽然持表面中立的态度,但却默许和纵容日本方面的行为。冷战结束后,中日钓鱼岛争端逐渐升级,日本对钓鱼岛的态度由低调控制转向高调宣称拥有主权,行动也越来越强硬,而美国的态度也逐渐明晰,从表面中立逐渐转向公开支持日本,但其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和冲突介入等方面仍采取模糊态度。中国一方面应意识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中日之间的相互钳制,美国虽然支持日本,但不会任其肆意妄为,为其夺取钓鱼岛冒战争风险的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构建中国海洋战略,同时做好应对钓鱼岛危机的军事准备,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吕香芝在《论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波兰的隐蔽行动战略》的报告中指出,里根政府把隐蔽行动战略视为一把摧毁苏联帝国的十分重要的杀手锏,波兰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目标国家。该政府主要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以“推进民主运动”为旗号、以罗马教皇为合作伙伴,以波兰天主教会为渠道、以团结工会为工具,以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为媒介、以“自由欧洲电台”为宣传武器、以华沙大使馆为活动中心,通过向团结工会提供
    巨额的物资和资金以及信息援助,加剧波兰国内的政局动荡,加速波兰共产主义体制向民主“和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里根政府自己却不留下任何可能被人抓住的把柄。这一战略的实施为该政府在波兰打开社会主义阵营的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分组报告后,学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