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建国60年来的文化建设

荀春荣

    60年来,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业绩。
    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明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从而确立了文化的定位,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3—66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无疑是最重要的,但这两个方面不能孤立地进行。随着经济建设高潮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对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解决了文化的指导思想问题。他指出,当时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整体上还不是社会主义的,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同上第704页),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建国后的过渡时期,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50页)由于意识形态的滞后性,它不可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政权的更迭而立即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建国之初,旧思想旧文化还有着深广的影响,但由于我们有党的领导,有无产阶级政权,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文化不久便占据了统治地位,旧的文化设施很快变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新的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艺创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倾倒了时在延安的众多进步文化人士。围绕这个根本问题,这篇讲话还解决了文艺的源泉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问题,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批判地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问题等。这篇讲话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在当时和建国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是新中国文化和文艺工作的指南。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发展科学、学术和繁荣文化、艺术的重要方针。首先,从1951年开始,经过长期的酝酿,到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在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国家急需发展科学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符合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规律。虽然这一方针曾遭到“左”的思想的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但从它酝酿过程中和提出以后不久便给文艺园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的事实看,从“文革”结束后贯彻这一方针所取得的成绩看,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次,1964年,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批示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而在此之前,1942年延安平剧院成立和1952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他都做出过“推陈出新”的题词。这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便成为戏曲、音乐等艺术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表明了思想文化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鉴于新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这不但避免了过去把文艺方向理解得过于狭隘的偏向,也避免了过去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实即强调“为阶级斗争服务”或“为临时的政治任务服务”的偏差。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特别强调要尊重文艺规律、尊重艺术家的独创性,强调对文艺创作不要横加干涉。他还提出精神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当作“最高准则”。邓小平这些重要思想,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文化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报告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页)这里再次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赋予了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和新的任务。十七大还就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展示了文化建设新的光辉前景。
    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党生机勃勃、昂扬进取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是60年来文化建没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成就
    

    旧中国的文化底子有多薄,只要看看当时四万万同胞中有80%是文盲这个事实就可见一斑了。而如今,我们不但已经基本上扫除了文盲,而且还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了7000万人。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领域其他方面的成就也同样令世人惊叹。
    ——基础设施今非昔比
    旧中国的文化设施不但数量少,而且也极破旧、简陋。到1958年即建国后的第9年,文化设施同解放前的最高年份相比.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增加了18倍,达到922个,博物馆增加了15.5倍,达到360个,剧场增加7倍多,电影院增加3倍多。到2008年末,全国已有文化馆3171个,公共图书馆2825个,博物馆1798个.广播电台257座,电视台277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以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骨干文化设施在大中城市相继建成,这些设施的科技含量更是解放前无法想象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积极实施,广播影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正在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旧中国除屈指可数的少量文化经营实体在大中城市活动外,广泛地为大众服务的文化活动很少。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例如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职工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在重大节庆纪念日、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有声势、有影响的展览、展演、展映、展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社区”、“艺术进校园”、“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服务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经营性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文化市场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我国文化产业近10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到2007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2008年,我国电影产量达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达42.15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2009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销售增长20%,新媒体出版增长40%以上,产值增长30%左右。
    ——文学艺术创作成绩斐然
    建国后60年来,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成功之作大量涌现,所拥有的读者和观众之多也是空前的。这里只能列出一些社会影响极大的传世之作。小说方面如《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家巷》、《三里湾》、《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李自成》等;诗歌散文方面如《雷锋之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戏剧方面如《蔡文姬》、《茶馆》、《霓虹灯下的哨兵》、《红灯记》、《节振国》、《小女婿》、《朝阳沟》等;电影方面如《钢铁战士》、《白毛女》、《上甘岭》、《英雄儿女》、《甲午风云》、《李双双》、《青春之歌》等。此外,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绘画《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大型雕塑《收租院》等,也都是不朽之作。进入新时期以后,优秀文艺作品更是大量涌现。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高山下的花环》、《东方》、《人到中年》、《抉择》等;诗歌《伟大的十月》、《小草在歌唱》等;戏剧《于无声处》、《徐九经升官记》、《曹操与杨修》等;电影、电视剧《开国大典》、《焦裕禄》、《渴望》、《长征》、《延安颂》,舞剧《丝路花雨》,舞蹈《千手观音》,美术《父亲》等。这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都会在艺术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
    ——文化文艺队伍日益壮大
    中国的文化文艺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他们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默默地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1949年出席第一次文代会的代表只有753人,代表着解放区和国统区的7万余名新文艺工作者。到2006年第8次文代会,代表已有1449人。据调查,现在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会员已有10万余人,省级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近100万人,全国文艺从业人员1000万人。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大军正在形成。
    总结经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60年的文化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这是值得珍惜的财富。这期间也有过挫折和失误,也有值得总结的教训。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会使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中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指导思想则是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道路。我们党强调文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是一条最重要的经验。今天依然包围着我们的国际资本主义势力仍然在做着“西化”、“分化”我国的美梦。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化渠道,输入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腐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在国内,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存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例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儒化中国”学说等还颇为行时、颇有市场,甚至连一些有很长革命经历的党员干部也被它们弄得迷迷糊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立场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才能清除这些形形色色的噪音、杂音,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扫清道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二为”方向,就是希望作家艺术家和一切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心里装着人民,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和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贡献聪明才智。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曾经把文艺的方向搞得过于狭窄,以致造成题材单一,甚至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今天一定要接受这个教训.但也不能反过来,把工农兵边缘化,只对“大款发家”、“宅门恩怨”、“吾皇万岁”感兴趣。这必然会造成新的题材狭窄。不提“工农兵方向”,不等于为工农兵服务是错的。工农兵毕竟是人民中的大多数。他们已经是新时期、新世纪的工农兵,身上有着许多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特点,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劳动,表现他们的革命理想和高尚情操,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0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双百”方针得到贯彻,什么时候文化、学术、文艺就繁荣;什么时候“双百”方针受到干扰或破坏,什么时候文化、学术、文艺的发展也便受到干扰或破坏。对“双百”方针的干扰来自两个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主要来自“左”的方面。这个教训是最深刻的。今后一定要警惕“左”的影响,再不能搞无限上纲、深文周纳那一套,决不允许“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恶劣作风死灰复燃。进入新时期以后,在深入批判“左”的影响的同时,右的干扰又比较突出出来。这就是邓小乎所说的,“有些人把‘双百’方针理解为鸣放绝对自由,甚至只让错误的东西放,不让马克思主义争。这还叫什么百家争鸣?这就把‘双百’方针这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歪曲为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方针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7页)要正确地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反对这种把“双百”方针歪曲成“自由主义方针”的倾向。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的原则,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优秀文化的态度,毛泽东早就提出了“批判地继承”和“批判地吸收”的原则,这个原则至今还是完全正确的。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其中确有不少精华,当然也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继承都是不对的。要“古为今用”,从中挖掘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吸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应搞全盘肯定,甚至守旧复古。对待外国文化,也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以自信的心态,开阔的视野来进行鉴别和分析,取其有益的东西,弃其腐朽的成分,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而不能搞洋教条主义,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这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必须用它来统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它融人舆论宣传中,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各种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中。要用这一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正确处理一元和多样的关系,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正确处理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关系,始终保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正面宣传为主和开展批评、反批评的关系,以更加有力的姿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既不断增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又要努力形成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环境和条件。
    宝贵的经验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能举其荦荦大端。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鉴往知来,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即将跨入的第二个“甲子”里,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光照下,我们已经绘出的这幅又新又美的壮丽图景,必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光彩夺目。
    文章来源:求是杂志社研究所编《秋实论丛》第一集,红旗出版社,2011年6月,第326-333页。

责任编辑:景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