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交际工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利用举办和出席中英两国国庆招待会的契机,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将斗争与合作进行有效地统一,积极发挥交际工作的作用和特点,妥善处理了中英关系,扩大了对外交往平台,既丰富了对外交际的经验,又推动了中英关系向前发展。 关 键 词:交际工作 中英关系 国庆招待会 作者简介:周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对抗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决反共、拒不承认新中国的严峻现实,为了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公开宣布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的“一边倒”,是指国际战略态势上的“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政策的僵化和一成不变。在加强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同时,新中国在处理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时,采取既坚持原则又兼顾灵活的方针,以此来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中在处理对英关系问题上最具代表性。1950年1月6日,英国公开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英国随即派遣谈判代表并在京设立谈判代表处,中英启动建交谈判,并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中英谈判代表处及后来成立的代办处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英官方往来的重要渠道,代表处的工作任务不仅包括进行建交谈判,处理侨务和商务问题,还负责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待宴会,通过交际工作的形式推动外交关系。在中英两国举办的形式多样的宴会中,以国庆招待会规模最大。中方充分利用举办和出席国庆招待会的机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两国关系的实际情况和外交需要,将斗争与合作有效地统一起来,积极发挥交际工作的作用和特点,妥善应对中英关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既推动了中英关系的发展,又丰富了中国交际工作的经验。 一 交际工作是外交工作的一种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外交工作的任务,往往需要通过交际工作的形式(例如宴请、访问等等)来进行。虽然对外交际在表现形式上是技术性的,但产生的影响则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还会扩大到政治层面,所以,交际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交际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的,是直接体现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交际工作,可以及时、准确地表达外交立场,缓和或加深国家间关系,从而推动一国外交战略及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交际工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外交经验,交际工作主要是借鉴和吸收苏联交际工作的经验。虽然外交部曾先后制定了《1950年对驻外使馆庆祝国庆指示要点》、《与各国使节来往之指示》、《驻外使馆交际工作的几点规定》等,但由于当时中国执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交际工作主要侧重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与沟通,因此,与西方国家开展交际工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并逐渐积累经验。 由于中英两国分属两大敌对阵营,而且两国在台湾问题、联合国代表权等重大问题上又存在着严重分歧,发展中英关系的基础看似十分薄弱,但是中国政府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1],而且中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因此,分歧并非不可解决,建交也并作没有可能。正如周恩来指出的:“我们和英国是有同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同在哪里呢?第一,双方要和平;第二,双方要做买卖;第三,它要取得政治资本,在国内多搞选票,就得推进中英关系”。[1](pp.81~82)如果中国政府能通过相应的渠道和有效的外交方式改善与英国的关系,尽快实现两国建交,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封锁与遏制、分化美英同盟、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英关系。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中国政府除了调整外交政策外,还充分借助交际工作的形式,积极发挥交际工作特有的“联络感情,了解情况,宣传自己,影响对方”[2]的作用,通过各种交际场合适时地表达中国的立场,配合对英外交政策的实施,从而达到既站稳立场、坚持原则,又缓和并发展两国关系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