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程朱理学官僚与清初社会重建(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2013年4期 朱昌荣 参加讨论

    再次是推崇“安静和平”。熊赐履曾多次利用日讲之机向康熙帝灌输宽大为政思想。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君臣讨论与民休息之道,熊赐履奏言:“人主诚能清心寡欲,日新又新,则大本已立,凡举措设施可不劳而理矣。纷更繁扰,则丛挫罔功。”康熙帝则表示“居敬行简,方为帝王中正之道”。(92)十二年八月,君臣谈论为治之道,熊赐履提出:“为治固患废弛,然求治甚急,将纷更丛脞,为弊滋甚,所讲欲速不达也”,“求治太急,还是人欲用事,必无欲然后可以言王道。”(93)康熙帝接受并认识到为政宽仁的积极意义,认为“以宽厚为根本,始可成敦裕之治,但不可过于纵弛,所贵乎宽而有制耳”。(94)故而,他也要求地方上的理学官僚(尤其是督、抚大员)宽大行政。(95)康熙二十六年,山东巡抚钱珏陛辞,康熙帝以“为治之道要以爱养百姓为本,不宜更张生事。尔到地方当务安静,与民休息”告诫他。(96)因此,理学官僚在深受理学基本教义影响的同时,又遵循最高统治者的施政理念,他们在地方上也多能宽大为政、不喜滋事。李光地明确表达了自己在地方上的施政理念,即“文案纷冗,生出许多事端,而害总归于民。倒不如且听其自然”。(97)
    (三)整顿吏治
    吏治的好坏从来都是衡量一个时代社会秩序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影响着统治的稳定与否,这是因为“国家德意,惟在有司实意奉行,始无屯膏之弊”,(98)“民生休戚关乎吏治之贤否;安全噢咻,端藉循良”。(99)清初理学官僚,对吏治整顿非常重视。魏裔介对清初吏治的弊端有清醒认识,他说:“上下之情未通,满、汉之气中阏。大臣阘茸以保富贵,小臣钳结以习功名。纪纲日弛,法度日坏”,而督抚重臣多辽左旧人。(100)可见,入关前政权中的勋臣与入关后兴起的官僚集团间有矛盾;满、汉官僚间有矛盾;各级政府官僚行政拖沓,办事不力;贪污腐败盛行等问题,在清初吏治中均有体现。因此,整顿吏治成为清初政治生活中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清初社会秩序重建的顺利进行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理学官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试图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