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如曹婉如:《近四十年来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回顾》,《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3期,283页;姜道章:《近九十年来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地球信息》1997年第3期,56页等。 [2] 王汎森:《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以社会进化论为中心的讨论》,《新史学》第19卷第2期,2008年,第2页。 [3][4][5] 王庸:《中国地图史纲》,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第18页、第50页、第16页。 [6][7][8][9] [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第22章,《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小组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年,第108页、第120页、第125页、第129页。 [10] 如陈正祥:《中国地图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卢志良:《中国地图学史》,北京:测绘出版社,1984年;喻沧、廖克:《中国地图学史》,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年;[美]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姜道章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在此不再列举。 [11] 参见成一农:《中国地图学史的解构》,《历史学评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47页。 [12] 参见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一)》,《明史研究论丛》第10辑,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年,第202页;成一农:《<广舆图>绘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二)》,《明史研究论丛》第11辑,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年,第211页;成一农:《中国地图学史的解构》。 [13] 关于利玛窦地图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影响力的研究,可以参见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 韩昭庆:《中国地图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评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82页。 [15] 丁超:《唐代贾耽的地理(地图)著述及其地图学成绩再评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3辑,第153页。 [16] 辛德勇:《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九州》第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69页。 [17] [苏]K. A. 萨里谢夫:《地图制图学概论》,李道义、王兆彬译,廖科校,北京:测绘出版社,1982年,第4页。 [18] 唐晓峰:《地图·文化·社会》,[美]蒙莫尼尔:《会说谎的地图》,黄义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页。 [19][20] [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第43页、第4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