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月刊》2014年第6期 李政君 参加讨论

    二对后世“古史观念”的持续关注 
    前述冯峰认为,1930年前后,顾颉刚关注点由上古史实转向文献中的后世“上古观念史”。那么,顾颉刚提出“层累”说时,焦点是否集中于“上古历史事实”?他是否受学界影响才转而关注后世“古史观念”?解决此问题,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在他1930年前的治学计划中找寻线索。顾颉刚一生为自己制定过不少治学计划,虽然很少彻底实现,但却足以体现他的学术思想及走向。正如刘起釪所说:顾颉刚一生学术上的成就,无一不是由他所订研究计划中出来(20)。
    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说,1924年因标点《崔东壁遗书》,无法如期恢复古史讨论,写下《我的研究古史的计画》。此文反映了他提出“层累”说时的史学理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探讨后世“古史观念”与其古史研究的关系。
    这个“计画”共分六个学程。第一学程(1925-1930年)是读魏晋以前史书,时间最长,其中读《汉书》、《后汉书》要花四年,又占大部分时间。顾颉刚解释道:“分析之后,汉归汉,周秦归周秦,然后古史始可有切实的整理。”“汉学”研究在顾颉刚古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前已论及,不再赘述。第二学程(1931-1933年)中,他说:“汉人的附会拨去了,各种古书始可显出它们的本相,考证之事方才有所凭借。所以第二步接做这事,把古书的时代与地域统考一过。”第三学程(1934年)中说:“依据考定的经籍的时代和地域抽出古史料,排比起来,以见一时代或一地域对于古代的观念,并说明其承前启后的关系。”(2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顾颉刚前三个学程的研究对象完全是文献及其中的“古史观念”。第二,从汉到秦再到周的研究,逐步逆推,环环相扣,紧密相关,顾颉刚强调了考辨“汉学”真伪是古史研究的先决性条件。第三,顾颉刚的落脚点是“见一时代或一地域对于古代的观念,并说明其承前启后的关系”,亦即文献中的“古史观念”。
    第四学程研究古器物学,“把传世的古器的时代厘正一过,使得它们与经籍相印证时可以减少许多错误”。第五学程研究民俗学,应用民俗学“研究古史的内部”,“解释古代的各种史话的意义”。“更把汉以后民众心中的古史钩稽出来,直到现在家家悬挂的‘神轴’为止,看出他们继续发展的次序。这个研究如能得到一个结果,古史在古代的地位更可确定了”(22)。可见,顾颉刚研究古器物学、民俗学更多是其古史研究的辅助手段。他要考订民众心中古史发展的次序,显然是对人们“古史观念”的考辨。
    在第六学程中,顾颉刚给出了所要得到的结论:
    应将下列诸问题作为系统的说明:
    (1)某时代的古史观念如何?(2)这个古史观念是从何时,何地,或因何事来的?为什么要求[来]?(3)这个古史观念在当时及后来发生了什么影响?以上三条,为当时的古史观念。
    (1)这时的史事可以考实的有多少?(2)这时的实物遗留至今的有多少?(3)对于这时的民族和文化的大概情形的想象是怎样?以上三条,为当时的史事(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