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浅析毛泽东的党史观及其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 张学礼 杨 博 参加讨论

摘要:毛泽东是中共的首批创办人之一,亲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期的革命发展和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对中共的革命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他将中共的革命和建设现实与其睿智的思想见解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党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 党史观 影响


    毛泽东的党史观概述
    

    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看待党的发展历程。毛泽东认为能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规律,并正确指导党和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他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提出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要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背景相联系。他指出,中国是发展中的中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深刻的历史及现实原因。一方面,在中国国内,共产党的产生是在中国封建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桎梏下,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又相继失败的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环境下诞生的;另一方面,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上的支持,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土壤。因此,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毛泽东认为不能够撇开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对党史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结合国内与国际发展形式,研究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必然性,以及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这段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二,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及党在革命与建设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道路;第三,研究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及行为,并深刻挖掘出其出现的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毛泽东指出,中共的党史研究不能割断历史,要知晓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不单是要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即不仅要懂得外国的革命史,也要懂得中国的革命史,从整体环境中来把握对党史的研究。
    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党的发展历史。毛泽东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对党史的研究方法主要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其发展规律。他曾经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投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党的建立与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政党的理论基础,而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建立必须在对历史、对党的发展历程中进行经验总结,才能取得进步和最终的胜利。他在1942年3月的中共中央学习组的讲话中说:“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由此可见,他主张研究党史,在对党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中不断地来总结经验教训,把之前的成功与失败,当作后继的发展动力与借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毛泽东主张将辩证的方法运用到对历史的研究中去,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党史的研究,要讲求实事求是,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和题材,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结合到历史的发展实践中去研究党史,其中运用的方法可以总结有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辩证分析法是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要求事观两面,事物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所得出的好坏结果也是不同的,否定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的片面主义、形式主义观点。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在1942年《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的,即研究问题一定要了解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把问题放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研究,兼顾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国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联系性。阶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毛泽东认为阶级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在不断的阶级斗争中成长、成熟并取得胜利的,对于党史的研究,必然存在着对阶级的分析,将这种阶级思想归结为方法论则是阶级分析法,其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毛泽东的比较分析法体现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与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将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或者党内、党外的历史发展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新的规律,创新理论研究。
    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毛泽东的党史观还体现在他的评价体系中,他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均是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不以个人感情为转移或者单纯地就事论事。比如他在遵义会议中指出,中国人要自己懂得分析中国国情,懂得自己想问题、解决问题,一举揭露出从前单纯依靠别人的弊端。他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彻底批判了教条主义,真正开始做到独立自主。遵义会议是中共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的领导路线是正确的。他在评判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说,“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皇帝,没有彻底巩固胜利”,“五四运动准备了大革命,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大革命”,但是同时他又指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巩固胜利,但是其推翻了满清王朝,这也是一种胜利。他在肯定五四运动的贡献时,也指出了五四运动自身存在的确定。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表现了他的客观性、辩证主义思想,我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它。对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问题,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建国后经验的不足,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存在盲目性,在1960年6月的《十年总结》报告中,他说:“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他这种对于事物谦虚、求实、客观的态度为中共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表率。另外,毛泽东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也不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比如对于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后,毛泽东并不是一棒子将这个人打死,他依旧认可陈独秀的功劳,尊敬他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老师。
    毛泽东党史观的影响
    

    为从本质上了解中国国情提供了方法论。毛泽东在对党史研究中所主张的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充分体现,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点相结合所得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思想精髓。他在对党的历史总结与分析中所得出的经验,同时也运用到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上,指出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国情,指出在革命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共的主要任务在于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取得革命的胜利,独立自主;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共的主要任务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建设。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就必须要了解中共的发展历史,只有在对历史有充分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其发展规律,对国情有更全面的认识。中共的历史发展是与中国的国情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党史的同时也是对中国国情的再认识,毛泽东的党史发展观和研究党史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对中国国情的研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加深对国情的认识,从而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发展路线与方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发展。
    为共产党和中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指明了发展道路。毛泽东的党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党史观的突出表现,他的思想本质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如何去正确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为中共在革命时期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提供了理论指导,比如他指出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错误;先后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右倾主义错误路线;在遵义会议中,破除教条主义思想的桎梏,提出党要有党自己的理论和思想,独立自主,为中共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方能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路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与方法。毛泽东在对党史的研究中,指出要解放思想。在新中国建国以后,林彪、四人帮大搞思想僵化,制造现代迷信;在文革结束后,又出现“两个凡是”的新的思想桎梏,邓小平在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内涵,对其思想体系做了科学的界定后,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破除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的分析与总结,为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失误指明了理论的发展方向,并促使中共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及后代领导人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责任编辑:田粉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