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八十年来李大钊思想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王利民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李大钊思想研究也重新焕发了生机。三十年来,李大钊思想研究不仅全面展开,而且还日益深入和逐渐趋于理性。
    首先,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李大钊研究的专门团体,除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钊学社、唐山市李大钊研究会相继成立之外,河南、天津、乐亭、秦皇岛、昌黎等地也先后成立了李大钊研究会,各地陆续举办了一些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和纪念宣传活动,对于推进李大钊思想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搜集、整理、点校出版李大钊著述资料两种,一是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以及于2006年重新修订出版的最新注释本《李大钊全集》,二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李大钊全集》。前者在人民出版社原有《李大钊文集》的基础上按认真考订的原则,增删了部分条目,对收入的文章作了细致的校勘、注释,其注释文字近40万,为人们准确理解李大钊著作的原文及写作背景等提供了方便。后者则以全部收入已经发现的李大钊文字为原则,在原有《李大钊文集》基础上,新收文章61篇(部),并对收入的所有文章加注题解和“校勘性注释”。这两部文集为李大钊思想研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
    再次,出版了一批李大钊思想研究方面的著作,需要着意指出的主要有吕明灼的《李大钊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朱成甲的《李大钊早期思想和近代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许全兴的《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日本学者后藤延子著王青等编译的《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晋荣东的《李大钊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吴汉全的《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张文生撰写的《李大钊史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洪章等的《李大钊思想和著作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等。
    此外,这一时期出版的李大钊的专题性著作、个人文集、论文集、研究传记等也都有相当部分内容是关于李大钊思想研究的,如韩一德和王树棣编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上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肖裕生的《李大钊的军事活动》(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编的《李大钊研究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阎稚新等的《李大钊与中国革命》(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梁柱等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刘民山的《李大钊与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编的《李大钊研究文集: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的《李大钊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侯且岸的《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张静如的《静如文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和《张静如文集》(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朱志敏的《李大钊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与红旗出版社2009年版)、朱文通主编的《李大钊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等。
    二、李大钊思想研究的主要论题
    通过对前述几个阶段的概要分析可知,作为李大钊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李大钊思想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研究工作的普遍开展却是自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综观八十年来的李大钊思想研究,既有对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军事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学术领域的深究细研,又有对社会主义思想、民主思想等政治领域的审慎考辨,且都有巨大建树。尤其是,作为新时期以来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李大钊思想的专著,吕明灼的《李大钊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的面世,更是对李大钊思想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八十年来的李大钊思想研究,探讨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一)李大钊的哲学思想研究
    李大钊是在中国较早且较为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李大钊哲学思想的研究更是备受学术界重视,表现出由整体探讨李大钊哲学思想向探讨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历史哲学的方向发展。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将李大钊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研究。就专著来讲,许全兴的《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与晋荣东的《李大钊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是将李大钊哲学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研究的代表。前者具有开创李大钊哲学思想全面研究之功,而后者则从历史观的角度对李大钊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研究,系统论述了李大钊对于历史的哲学沉思,并对李大钊如何移植、取舍和批判西方哲学,尤其是对西方历史哲学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着力发掘了李大钊哲学研究中曾被忽略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填补了空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学术界发表的论文也有很多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如张翼星认为,李大钊哲学思想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倡导青春精神;倡导中西思想融合;倡导历史观与人生观的统一[1]。张明仓认为,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李大钊特别强调“斗争”和“创造”,重视“民彝”的历史创造作用,其“青春中华之创造”是一个鲜明的主题;后期,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实现了由唯意志论向唯物史观的转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革命[2]。
    二是对李大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张小平认为,李大钊所理解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唯物史观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历史科学,而是哲学;第二,唯物史观作为哲学不是思辨的形而上学,而是与历史科学相联系的具有科学实证性质的历史哲学。李大钊这种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从一开始就联系起来[3]。吴汉全认为,李大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努力,表现为对心物关系、群己关系的唯物史观说明,对历史变迁的辩证理解,对大同理想的哲学探讨,这使李大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