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会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了《李大钊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一书,并于199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张翼星.李大钊哲学思想若干特点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1998(2):35-41. [2]张明仓.李大钊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3(1):95-100. [3]张小平.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2):42-51. [4]吴汉全.李大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努力[J].烟台大学学报,2002(2):232-236. [5]侯且岸.李大钊历史思想述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0(4):31-40. [6]张艳国.李大钊阐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2):68-75. [7]晋荣东.历史规律的观念如何可能——李大钊对历史哲学的一点贡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2):15-20. [8]孔永松.李大钊经济思想试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1):106-110. [9]杜蒸民,汪世忠.李大钊经济思想述论[J].史学月刊,1984(6):64-75. [10]杨纪元.李大钊经济思想初探[J].当代经济科学,1985(2):53-58. [11]朱文通.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J].河北学刊,2007(1):115-119. [12]苗春德.论李大钊的教育思想[J].史学月刊,1987(2):63-69. [13]雷克啸.论李大钊的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36-41. [14]刘好兰.李大钊教育思想初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2):37-40. [15]刘虹.李大钊教育思想浅论[J].河北学刊,1997(1):102-107. [16]郭贵儒.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42-4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