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也是最早公开支持中国和印度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支持的国家之一,因为南斯拉夫从与共产党情报局作斗争的教训中,深深感到世界各国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合作是多么重要,不仅两个不同阵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需要和平共处,而且阵营内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南斯拉夫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印等国原先的设想,这也为铁托等人日后制订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提供了范例。 南斯拉夫联邦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它是不结盟思想的诞生地,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早在1956年7月,铁托总统、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上会晤,三国领导人都表示反对集团政策。这次会晤的结果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这个文件肯定了1955年亚非国家万隆会议的精神,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然而,不久,随着波匈事件发生,中南两党在这一国际事件上的立场再次产生重大分歧,给两国刚刚建立的脆弱的外交关系投下了阴影。其时,又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和苏南关系问题以及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南两国关系横生枝节,1958年不仅两党关系中断,两国关系也降为代办级外交关系。中共高层仍然怀疑南斯拉夫领导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没有放弃“民族主义和修正主义”,对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开始批判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而南斯拉夫也越来越坚持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南两国和两党领导人僵硬的意识形态立场致使两国建交后刚刚开创的友好合作局面停止和倒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时代遗憾。从1968年起,中南关系逐步得到改善。1970年两国重新互派大使,中南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从1970年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到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这是中南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和迅速发展,加强相互了解与合作的阶段。中南两国复交后,中国人民对南斯拉夫的真实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两国间的交往日益增多。1971年南斯拉夫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投了赞成票。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起,中国掀起了“南斯拉夫热”,学习和借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接着,南斯拉夫也出现“中国热”,热情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进程。1977年8月,南斯拉夫联邦总统铁托不顾85岁高龄第一次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铁托是毛泽东逝世后中国接待来访的第一位外国元首,中方为铁托一行举行了破格的十万人的盛大欢迎仪式。中南双方领导人达成了恢复两党关系的原则协议,中南关系多年的隔阂就像邓小平在与铁托会谈中说的一样一风吹了,恩怨全部散开。中南两国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