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简牍提供完整考古信息 考古工作者根据吴简采集、发掘时的原貌,绘制了揭剥位置示意图、盆号和清理号,为吴简簿书的复原整理提供了比较客观的考古学整理信息。揭剥位置示意图直观反映了残存简册的留存状况,是吴简文书学研究最为基础、重要的考古学依据。盆号是根据采集批次和发掘揭取区域编制的,同类簿书往往聚集出现在同一或相邻盆中。盆号为扩大吴简簿书整理范围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且可靠的考古学依据。清理号则直接反映了黏连竹简之间的关系。此外,简牍形制、编痕、笔迹、简文格式、内容等简牍遗存信息也是编排简册构成和判别不同簿书的重要依据。 吴简簿书复原整理,即综合利用考古学整理信息和简牍遗存信息,依据揭剥位置示意图将对应简牍大致整合为残存簿书的状态,再以此为基础聚集同盆或相邻盆中的同类简,结合清理号和简牍遗存信息,根据簿书实际遗存情况将零散吴简尽可能恢复到簿书的原始状态。其中,依据揭剥位置示意图、盆号和清理号进行簿书复原,是吴简文书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吴简文书学研究不仅重视簿书的复原整理,还注重以簿书为依据对孙吴基层文书行政流程及相关史事加以研究,强调在研究吴简及其反映的历史问题之前,有必要就吴简簿书本身开展复原整理并分析其内容构成。先基于吴简簿书得出结论,再与传世文献中的有关说法进行比较,谨慎对待两类认知的异同,不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折中,而是对认知差异认真加以总结,期待随着研究的推进,在大量认知差异中归纳或演绎出真知,以此作为产生新认识的基础。这样便较好解决了吴简与《吴书》等传世文献内容各有偏重的问题。 吴简文书学研究首次系统复原整理了吴简簿书,大致明确吴简簿书的种类及其构成。总体说来,吴简按材质和形制可粗分为嘉禾吏民田家莂和竹简两大类。而竹简簿书又大致可分为五类:户籍和户籍簿、名籍簿、库账簿、仓账簿以及特殊簿书。在这五类簿书下又分别有多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简册。 吴简文书学研究使相关历史问题的探讨建立在簿书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不再是零散、特殊的少数简牍,而是汇集同类散简、接近原始状态的簿书,使那些内容单调、格式相同的散简同特殊简牍一起,在簿书中发挥着应有作用。在簿书的框架下分析材料,能有效防止研究者按需选材、随意解读,从而使结论更为可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