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地方档案整理向何处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2016年4月9日 吴佩林 参加讨论

    地方档案乃重要的一手史料,其价值不容估量。时下,地方档案整理方兴未艾,受到学界青睐,国家重视。而检视整理现状,成果虽呈“井喷”之态,整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整理方案却仍多各自为战,缺乏交流与共识,旧有且不足取的整理方案仍在不同的地方重复着。如何科学、规范地设计整理方案,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数据共享,特别是如何有效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是保持原档风貌,还是另行分类?
    基于档案学的“来源原则”,对档案的整理,存留档案“原件总量”和保持“档案排列原貌”是需要首要考虑的。但是,时下各地地方档案整理,此原则重视不够,“边整理边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在一些地方,粘连成坨的档案被直接扔弃,或成了纸厂的原料。在分类上破坏档案保存原貌的现象更为常见。举例言之:对于清代《巴县档案》,整理者打破了档案原有的“按房保存”的格局,根据今人的划分标准将它按内政、司法两大类进行了人为的分割。其下内政类又分为职官、军事、政治、财政金融、文教、交通邮电及其他等类,司法类又分地权、房屋、借贷、欺诈、家庭、妇女、继承、商贸、凶殴、盗窃、租佃、赌博等;直隶顺天府《宝坻档案》亦被按职官制度、民警政务、宪政、法律词讼、镇压革命运动、军务、财政金融、农林商务、外交往来、传教、礼仪、文教卫生等进行分类整理;台湾《淡新档案》的整理也很典型。当年戴炎辉教授以清代地方行政与近代法律的概念按行政、民事、刑事三编分类整理,后来的学者已发现,“入行政编的很多案就是诉讼案件,如果将之归入民事编或刑事编也未尝不可。甚至,戴教授对于每一个‘案’的归类,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一个‘案’在诉讼之初控诉者号称被掳禁,因此被归类为刑事编的‘人身自由’,但随着诉讼的进行、案情的发展,反而让人觉得应该归入民事编的‘钱债’。”(吴密察:《清末台湾之“淡新档案”及其整理》,“第二届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四川南充,2014年11月28日)。值得庆幸的是,四川《南部档案》采取了为数不多的按房归档整理方法,作出了有益探索。
    简而言之,上述“不当”分类整理法是不适用于地方档案的初次整理,但在数字化环境下,将其纳入后期深入整理阶段则比较可行。这样既可以保持档案原貌,又可以发挥“分类”的固有价值,方便利用者。
    2.是点校,还是影印?
    过去的档案整理,点校者不少,如20世纪80、90年代四川省档案馆与四川大学历史系合作整理的《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2册),四川省档案馆整理出版的《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四川省档案馆编辑的《四川保路运动档案选编》《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和四川省档案馆整理出版的《清代冕宁县彝族档案资料选编》,戴炎辉整理的《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4册),台湾大学图书馆编的《淡新档案》(36册)等。此外,《四川档案史料》《档案史料与研究》《四川档案》等期刊按主题刊布的一些档案资料亦多采用“点校”的方式。
    客观而论,点校自有其优点,如同一页能容纳的可读文字更多;点校本比影印本价格更便宜等。但点校本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是大量信息特别是图像一类的非文字信息常被人为遗弃,继而导致不少问题被研究者忽略,或者是抓住了某个问题却无法深入研究。如在清代诉讼中,要求两造使用状格纸。事实上,状格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长、宽、状格数等多有变化,而这些正是研究清代诉讼文书的重要资料。又如,档案中的图记(如幕友闲章、“官代书戳记”)含有研究清代地方行政的重要信息,但这些资料和信息很难通过点校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误识、误点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比如在一篇利用清代《冕宁档案》讨论“特定身份人告呈资格”的论文中,将最核心的材料“生监、老幼、妇女、残废之告状,无抱告不准”识读成了“生监者幼妇女残废之告状无抱告者,不准”,其中“老”字被识成了“者”字,一字之误,谬以千里。诸如此类,使得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