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主要是彰显中原王朝的文化、实力与制度。 农业文明在中原地区形成很早,较之结构单一的游牧文明与发展滞后的山地文明,农业文明有明显的优势。中原王朝向外传播的文化,主要是宣传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播和平、和睦、夷夏有别等内容的价值观,以及体现尊卑有序、奉上事主、讲求诚信、宽广包容等内容的道德观。中原王朝彰显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与军事实力。中原王朝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高且收成稳定,为拥有雄厚国力创造了条件。由于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制度,统治者有全面掌控社会与臣民的权力。以雄厚的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为基础,中原王朝大都拥有可观的军事实力。但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有时并不对称,治边用兵亦须付出高昂的成本。此外,对夷狄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也耗费大量的国家资源。 中原王朝彰显的制度主要是国家制度与封贡制度。鉴于徼外势力之多元及边疆政局之复杂,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采用较灵活的国家结构形式,同以专制统治为特征的国家制度互为补充。封贡制度既是中原王朝彰显的对象,也是中原王朝治边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载体。封贡制度的基础是服事观。先秦时一些诸侯国提出“五服”说,认为统治者居天下之中心,其影响由中心向四面传播。[7]中原王朝对服事观进行改造,将其发展为以四方夷狄向中原王朝进贡、中原王朝对朝贡者进行册封为基本内容的封贡制度。封贡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双方关系建立在朝贡夷狄承认对中原王朝的附庸地位,并通过朝贡、接受册封、履行朝廷规定义务等得到体现;中原王朝赐给朝贡夷狄以丰厚回报,并通过册封将其纳入羁縻府州的管控之下。二是朝贡与册封均遵循自愿、不强加于人的原则;建立册封关系以后, 夷狄若有反悔随时可废除。三是封贡制度适用的范围甚广,施用对象为广义上的夷狄。封贡制度有和平渐进、无须用兵等特点,获得成功的前提,是国库须持续大量支出以及中原王朝在东亚享有霸主的地位。在华夏文明独领风骚及中原王朝处理与夷狄的关系,主要是采取友好相处、德化浸润等做法的时代,封贡制度取得很大成功,中原王朝不仅构建以己为中心的天下秩序,还使东亚地区实现上千年的基本和平。封贡制度使中原王朝的文化软实力发挥显著作用,逐渐形成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华夏文化圈,在汉唐两代尤为明显。 治边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机制是文化传播。一是通过文化的影响和浸润将文化软实力传播至周边地区,二是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与道德观,文化传播重视体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宽广包容。中原王朝传播文化,主要是通过广施德化、兴办儒学教育这两种方式。利用华夏文化的辐射及影响,中原王朝对周边夷狄进行潜移默化的改造。施用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是“守在四夷”,中原王朝力求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华夏之地的安定。为此统治者尽量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己的形势及环境,并逐渐将统治区域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以上述策略为基础,中原王朝形成以远交近攻、注重全局与长远利益为基本特点的治边战略。 唐宋时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在元明清时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原王朝与夷狄的关系出现持续演进的变化,主要是边疆地区明显加强,成为拱卫国家的有力屏障;邻邦大都成为与中国建立新型藩属关系的属国。随着周边强大势力的崛起,中原王朝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面临复杂的形势,需要硬实力与软实力更合理的搭配;时局的变化莫测,也呼唤更及时、更灵活的应对。竞争至上与适者生存,逐渐成为通行天下的法则,这些都对中原王朝奉行的自然天成、消极守拙的国际主义提出质疑与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