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北华捷报社编的《上海年鉴(185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周育民 参加讨论

    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是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英文周刊,于1850年8月创刊,一期四页。1851年开始,北华捷报社开始编纂出版《上海年鉴》(Shanghai Almanac)。《上海年鉴》编纂的用意,是为在沪上海英美侨民和商人提供一本有关上海的“百科全书”和实用手册,就英文书名Shanghai Almanac and Miscellany而言,它也不仅是一本有关上海信息的汇编,还有相当五花八门的文章、中外交涉的文件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国内重要事件。因此,本书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上海开埠初期各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国内重要历史事件、中外关系等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本书部分篇章略作选译、介绍,以便读者了解。
    1、上海洋行名录(List of Foreign Hongs at Shanghae)
    “洋行”名录并不是单纯的外国商行名录,它是外国在沪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疗、航运等机构的大杂烩。其名称有中英文对照,中文名称并标有粤语读音,对于中国研究者参照中文资料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其中也反映了当时华人对一些外国机构的特殊称呼。
    以领事馆为例,建在英租界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地方的英国领事馆,称为“大英公馆”;而美国领事馆称为“大合众国公馆”;法国领事馆则称为“大法兰西国领事衙门”。所谓“大布路斯公馆”(普鲁士领事馆)、“大西洋国公馆”(葡萄牙领事馆)、“大荷兰国公馆”、“大黄旗国公馆”(汉堡领事馆)不过是商人“领事”在自己商馆挂的一块招牌而已。1846年7月,在英租界的美国领事馆开馆,升起了美国的星条旗,引起英国领事阿礼国的抗议,美国领事吴利国(Henry G. Wolcott)不予理睬。1848年英租界就扩界与上海道台达成协议,并规定,英租界内“他国人均不得悬挂本国国旗”,但美国领事坚决不让步,阿礼国无可奈何,香港总督也不支持阿礼国的强硬态度。星条旗飘扬起来,可想在英租界的“公馆”上空,“他国人”的“本国国旗”自然张扬起来。一个“大黄旗国公馆”名称的背后,是19世纪40年末英国人在英租界上第一次“国旗之战”中惨败的记录,而这个张扬“大黄旗”的汉堡,当时与中国没有任何外交关系。
    “洋行”名录中还有一些十分有趣的中文名称。T. Kirk的牙科诊所,中国人径呼之为“长脚医生”,显然是根据他腿长的特点起的外号,T. Kirk也干脆拿来作为自己的招牌。当时上海滩上,有两个Lockhart,1843年上海开埠前夕来到上海的伦敦布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医生雒维林(William Lockhart),当时人称为“陆先生”,这个称呼成了他诊所的名称;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J. Lockhart,是个面包师,“杨马龙”估计是他自己请中国人起的一个名号,也成了他面包房的中文名称。John Miller在租界上设的台球房,中国人称为“蜜腊打毬房”,名录错写成“腊蜜打毬房”,球房的老板叫Miller,台球的英文称Billiard,把老板的姓与“Billiard”用中文混谐发音,也可见当时上海人的风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