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收集张之洞文献故事四则(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赵德馨 参加讨论

    三次入黔找一书
    190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被召入京,授体仁阁大学士,任军机大臣。湖北的僚属为了纪念他,1909年夏集资在武昌蛇山南麓建成抱冰堂。后人于抱冰堂设茶馆,在回廊内置藤椅,很适合饮茶聊天。1956年9月和1957年夏初,我与同教研室的吴澄华、彭瑞夫、秦佩珩等人常于晚饭后到此乘凉,每人租张藤椅躺下,买杯茶边喝边聊,甚为惬意。在此纪念张之洞之地,免不了常聊起这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兼学者的掌故。一日,秦佩珩先生说起张之洞12岁便出版了一本书,但他未能说出书名。后来发现有些书籍中也提到此事,书名或为《天香阁诗文集》《天香阁十三龄文集》《天香阁文存》。
    1985年,复旦大学叶世昌教授和贵州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室合作著述了《中国货币理论史(上册)》一书,邀请云南大学李埏教授和我一起赴贵阳审查书稿。借此机会,我抽时间调查张之洞12岁写的著述,然而无果。
    1989年,我开始编辑《张之洞全集》,到全国各省市收集相关资料时留意查问此书,依然没有线索。1991年暑假,趁贵州籍研究生贾忠文回家度假,拜托他便道去贵阳、安龙查找张之洞论著,重点仍是这本书。此次,他带回4篇张之洞的文章,分别是《半山亭记》《十八先生祠堂记》《弔十八先生文》和《知足斋记》(它们已被收入《张之洞全集》)。至于张之洞12岁时出版的书,一点信息也没有得到。
    2009年,我再次来到贵阳,参加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会后,对张之洞少年时期作品进行了再调查。我的研究生、在贵州财经大学兼职的蔡福顺教授为此请了12位专家开座谈会。会上,贵阳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何长凤说,他在贵州省博物馆特藏室发现《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一书,是张之洞12岁在贵州读书时写的课堂作业,道光十二年由贵阳兴隆街北天成斋刻字铺刻字印行。书中有文章8篇、诗词赋49篇。这是我第一次得知此书的全称和收藏地方,非常高兴。会后,我建议由我校和武汉大学联合召开张之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何教授参会,著文介绍该书。何教授很负责,请人点校并注释后寄我。因《张之洞全集》项目已经结项,没有课题经费可用,我从自己的退休金中寄给他1000元,钱少,至今抱憾。由于收到复印件是在《张之洞全集》出版之后,只有留待以后补遗。
    所谓善本非张之洞遗墨
    1988年8月,中山大学为纪念梁方仲教授八十诞辰,召开学术讨论会,我应邀参加。会议结束时抽空去中山图书馆收集有关张之洞的资料。副馆长王洁玉介绍,该馆南馆古籍文献部善本室藏有张之洞手迹。她带我到该室看了原件,上署“张之洞手迹”,字为行草,很难辨认。因行程安排,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极短。从翻阅的各页中,可以确定它是某山东巡抚的幕僚为巡抚起草文件的初稿。张之洞在咸丰十年秋冬为山东巡抚文煜幕僚,帮他拟过文稿。它有可能是张之洞手迹。如若真是,则是至今未见的文献。我与王馆长商量,能否复印。她说,按规定,善本不能拿出室外,不能复印,不能拍照。她提出可以请人到馆里来抄。鉴于该稿字迹潦草难认,需要请懂书法的人才能胜任,由我付费。3个月后,她将抄好的稿本寄来。为了得到这份善本,我支出了自己5个月工资。事后,经过我和谷远峰教授的考辨,认定它不是张之洞的手迹。不过,辨认该“善本”非张之洞的遗墨,也是一个收获。
    类似费力收集的资料,经考证后存疑,而没有编入《张之洞全集》的,为数不少。张之洞是有名的联语作者,社会上流传的作品很多。以黄鹤楼联语为例,有的书说三副,有的说四副,也有的说两副,经我考证,实只一副。鉴于流传的张之洞联语多为伪作,我又未能一一考证清楚,所以,在编《张之洞全集》时,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一副也没收录。此事已作专文(《为何独缺联语——编纂〈张之洞全集〉札记之一》),兹不赘言。
    《张之洞全集》2008年出版后,我们继续收集张之洞的文献,对得到的文献做考证工作。新的成果,包括上文提到的《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与张之洞的联语等,计划收入即将出版的《张之洞选集》中。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