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回顾和学习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总结,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都能够提供借鉴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调查研究名篇对我国社会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是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的确,毛泽东同志不仅带头深入一线搞调查研究,写就大量不朽的调查报告,而且强调:“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把调查研究同党的作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调查研究的实质是党的作风问题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在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只有不断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党风。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道:“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7~798页)而“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也指出:“我党现在已是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谈,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由此可见,调查研究关系到党的作风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开展调查研究,经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形成良好的作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良好的作风。为了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努力让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正了解国情、民情和党情,自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自觉做到永葆党的先进性,自觉做到“三严三实”。 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理论联系实际的交汇点不在单纯的理论认识中,不在盲目的实践中,而在“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活动中,就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10页)理论是实践中的理论,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但理论不等于实践,实践也不等于理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是调查研究,就如毛泽东所说:“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研究,对于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为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1944年他给李先念、罗荣桓等人的信《请各地调查和答复十项问题》中,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注重调查人民群众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