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石仲泉 参加讨论

    遵义会议系列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核心地位是个历史过程,在此前后的系列会议都对确立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起了重要作用。
    (一)遵义会议前的几个会议上,毛泽东已成为反对错误路线、指引长征正确方向的主角,为遵义会议实现中央领导核心改组作了重要准备。湘江血战后,中央领导层对今后的仗怎么打和红军向何处进军的路线就发生激烈争论。首先是通道会议,不是领导核心成员的毛泽东应邀到会,根据敌军在湘西集结近20万兵力的严峻形势,陈述了反对北上湘西改道去贵州的意见,得到主持会议的周恩来,还有张闻天、王稼祥的明确支持。这次会议第一次否定李德的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其次是黎平会议。毛泽东根据敌军正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进一步建议中央放弃北上湘西计划,向黔北遵义地区进军,建立新根据地。会议经过激烈争辩,接受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这就否定了原来的战略方针。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再次是猴场会议。1934年阳历除夕,中央到达瓮安乌江边猴场镇。部队正忙着准备抢渡乌江,挺进黔北。李德、博古提出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临时根据地,再徐图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猴场会议与会者都反对他们的主张。毛泽东再次驳斥,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会议决定,坚持黎平会议决议,并且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作了组织准备。
    (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是势所必至,众望所向,实至名归。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博古作报告,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强调客观原因,引起与会绝大多数人的不满。张闻天代表他和毛泽东、王稼祥的联合发言,以毛泽东的观点为主导,批评了“左”倾军事领导。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展开地批评了错误军事路线。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博古、李德以单纯防御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从而使敌人的持久消耗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得逞,红军招受重大损失。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它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的正确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还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和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样,遵义会议在长征的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三)遵义会议后的几个会议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核心领导地位。这里主要讲三个会议。一是“鸡鸣三省”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也没有明确毛泽东的具体分工。1935年2月5日,军委纵队到达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村,中央政治局开会,常委作了新的分工。根据毛泽东提议,张闻天在党中央负总责,博古改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苟坝会议。红军二渡赤水后再克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这一胜利使红军将士情绪高涨,林彪等提出攻打遵义西的打鼓新场守敌建议。在3月10日苟坝会议上,除毛泽东外,与会的20多人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深夜,毛泽东去找负责起草命令的周恩来,还有朱德,说服了二人。次日重新开会,毛等三人说服了求战心切的红军高级将领。会后,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三人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它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这个新“三人团”,毛泽东虽不是“团长”,但周恩来非常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实际上毛能起到决策人作用。此后的军事行动,他就是“总设计师”。三是会理会议。毛泽东指挥红军在黔川滇边穿插迂回,一些指战员对不打仗有怨言,林彪提出走“弓背路”还是走“弓弦路”问题,并给中央写信,建议彭德怀代替毛泽东任前敌指挥。在会理会上,毛泽东批评林彪说:你是个娃娃,懂得个啥。在那种情况下,不走弓背走弓弦行吗?这次会议统一了红军将领思想,维护了毛泽东的权威。此后,再没有人对毛泽东的核心地位提出异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