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体育之研究》:经典著述,润泽百年(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叶志明 参加讨论

    润泽百年的光辉思想
    文汇报:《体育之研究》发表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以今天的视角重温此文系统的精辟论述和完整的思想体系,您认为哪些是值得当下研究者需要认真学习思考的?
    黄依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这篇文章的发表已有百年时间,但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带给我们诸多警醒和启示。《体育之研究》是中国体育史上以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体育,集中反映毛泽东体育观的力作,也是毛泽东体育思想、体育理论形成的标志。以《体育之研究》为基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近年来对“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的内容概貌涵盖关于体育文化的“本质论”“方针论”“功能论”等八个主要观点。进一步研究表明,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具有人民性、哲理性、科学性、完整性、批判性与实践性等六个主要特征。
    毛泽东的体育文化本质论是一以贯之的。青年时期,他对体育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特殊的感情,他通过个人的体育实践加之以独特文化视角的观察总结,形成了对体育文化本质的独到见解。《体育之研究》一文在阐述体育文化本质时提出了“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的观点,深度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内涵。同时,深刻阐述了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的科学论断。
    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和革命建设的洗礼,毛泽东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体育文化对于改善民族体质、健民强军的重要意义。抗战时期他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发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强调了“国民的健康”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性;他还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的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出发,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强调“要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学习次之”,多次号召学生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从青年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体育文化现象的根本看法始终指向民族健康与国民体质,这不仅阐释了毛泽东的政治主张是“为人民服务”,还揭示了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的本质特点和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文汇报:重温《体育之研究》这部经典著述,研究传承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哪些重要借鉴意义?
    黄依柱: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着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理论依托与源头活水,所以,深入学习与研究毛泽东体育文化思想并予以传承与创新,是当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繁荣的重大课题,亦是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并实现中国体育梦的一项重大任务。
    文汇报记者叶志明(本文所引文献、诗词资料由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