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书百卷,总字数1.5亿,目前已正式出版近50卷,7500余万字。”谈起正在进行的山西省志的编纂工作,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使命”和“责任”。 “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准确、客观地记录历史是使命,更是责任。”李茂盛说,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这就是修史编志的意义所在。 山西编修地方志始于距今一千六七百年的晋代,民国以前先后6次大规模纂修省志。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山西共修志书825种,现存496种,最早的为元代,体裁大多采用记叙体,间有议论,个别采用诗歌体。从版本上看有手稿本、抄本、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传世者以木刻本居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方志事业重新焕发生机。截至2000年时,仅山西省各级各部门就修志书1000余部、4亿多字,远远超过了历代所修志书的总和。新编《山西通志》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它继承了历代方志作为“一方之全书”“史、地两性兼而有之”的传统,但其丰富详尽程度远远超过了历代志书。 谈起这次全国性的修志热潮,李茂盛说“这与一位山西人密不可分”。他介绍说,当时临汾市一位叫李百玉的文化干部给有关部门写信建议应当修志。山西又一次走在全国前面:全国第一个地方志协会在太原成立,创办了全国第一本地方志杂志…… 新编《山西通志》在内容上有很大创新,吸收了大量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如地理方面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测绘、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方面的研究成果,历史方面的考古学成果,经济方面的统计资料、科技成果和人口统计资料等,突出时代性和地方特色。新修的志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变化进行了详细记述。 旧志通过对山川、物产、民俗等的记载体现地方特色,而《山西通志》更通过设置专志突出地方特色,如专设《煤炭工业志》,在《运城地区志》中专设《关公文化志》《盐池志》,《大同市志》中专设《云冈志》等,就是一项重大创新与突破。再如《阳泉市志》,则突破了方志不能“越地而书”的原则,他们在经济部类的概述中专门列表把阳泉同全国其他24个同等规模城市的情况作了对比。 一进李茂盛的办公室,第一感觉是“书真多”。桌子上、书柜里、沙发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书。而他就坐在书堆中间,面前是一大摞打印出来的书稿,上面用铅笔改满了字。李茂盛说,这是他正在改的一部志书初稿。改动之多,令记者惊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