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上海史,绕不开上海人。要考虑古代的、近代的、今天的上海人,有没有关联?我多年研究上海史,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想要解决。1843年以后,中国一共开了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通商口岸,为什么上海到后来发展得最为迅速、明显?这有没有什么道理?第二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上海史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个人,上海的先贤徐光启。徐光启在明代的时候,对待西方文化、传教士非常开明、大气、睿智,和其他地方的官绅表现得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 事实上,变和不变是有关联的,有变的东西,也有内在不变的东西。我的研究结论是,上海人发生过四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宋元时期,具体标志是上海建镇之后,特别是建县以后,上海人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次,开埠以后,上海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今天还能看到那时的痕迹,如外滩、南京路、淮海路等。第三次变化是计划经济时代,建国以后的上海在很多地方都和之前发生了变化。第四次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上海城市变化那么大,上海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礼仪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宋朝以后不再“刚强凶悍” 第一次变化,是宋元时期的变化与影响。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人口增多,移民沃土;第二,盐棉兴旺,商业发达;第三,海运行家,港口优越;第四,文化发展,民风趋文。上海地区最早是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建制华亭县,县政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松江区。发展了差不多五百年时间,到了南宋咸淳年间,上海才开始建镇,到元代的时候,上海才开始建县。 上海建县的时候,人口主要集中在松江、青浦这些地方。后来随着土地的扩大,人口不断向东边移动,港口、土地也在不断变化。唐朝,在华亭县建立的时候,大概有10万人左右。到了宋代建镇的时候,包括华亭的范围,还有嘉定这个地方,已经有120万人。随着上海土地的扩大,人口不断增多。 可能有人会问,在上海地区建县之前,上海人是什么样子呢?那个时候,没有单独的资料记载上海人的生存状态。当时的华亭,属于吴郡,和苏州属于一个地域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看那时苏州人的特点,了解一点上海人的真实面貌。其时,苏州人非常刚强凶悍。上海人都知道,松江有陆机、陆云,其实他们不光会写文章,也是很能打仗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