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关于2O世纪5O年代国史研究再认识(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 储著武 参加讨论

    二、20世纪5O年代国史研究特点
    (一)提出科学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任务
    科学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具有两个方面的意蕴:一是国史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包括国史研究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都必须遵循的原则。195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拟定时,就突出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不仅如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还强调,国史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克服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提倡在占有大量材料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二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史稿》和《提纲》均是哲学社会科学“跃进”的产物,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老师和学生仅用20天时间即完成了《史稿》一书,并于1958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写者认为该书是一部“党性和科学性最强”的著作,[23]还有人认为是“历史创作的卫星”,但里凡、高澜、罗林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里凡认为,《史稿》“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28];高澜认为,《史稿》从内容来说“不能令人满意”。[29]罗林对《史稿》进行了高度评介,但重读后发现过去的评价不适当,随即又写信分析了该书存在的严重缺点。[22]而《提纲》一书的编写者则采取了较为慎重的科学态度,李建青指出:“编写组采取了依靠党委、发动群众、边学、边编、边辩论的方法,除加强编写组内的集体讨论外,还与天津史学会合作召开了几次群众性的学术讨论会,对编写‘国史’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建国头三年历史(1949~1952年)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将‘国史提纲(初稿)’在‘历史教学’月刊上陆续发表。”[24]里凡、高澜、罗林、李建青等坚持国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性立场,强调国史研究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处理分歧问题,这种科学的态度,在当时哲学社会科学“跃进”的氛围下实属难得。
        (二)初步探讨国史研究相关理论问题
    第一,认识到国史的重要功能
    《远景规划草案》将国史的重要功能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功能,指国史能教育中国人民“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促进功能,指“有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②对国内人民来说,弄清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殖民地国家人民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成就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大大增强了当地人民反抗侵略的信心。
    第二,展开国史理论问题的探讨
    关于国史分期,李建青认为,国史分期应当“根据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规律,阶级力量和阶级斗争状况的变化,以党的总路线为中心线索,运用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原理,找出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质的规定性”。[24]但胡大泽认为,就当时的社会性质来说,“从1949年l0月至今仍不能认为有了本质的变化”,不存在李建青所说的几次质的变化,因此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不能用“质的规定性”作为标准。胡大泽提出:“目前可以运用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原理,本着如实地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客观形势和历史进程的原则,按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作为划分段落与编写章、节、目的依据。”[27]
    关于国史与党史、革命史的关系,程毅认为:“党史和革命史、‘国史’是有区别的,不能画等号,不能说党史就是革命史或‘国史’,也不能把革命史或‘国史’当成党史,但从党产生以后的中国革命历史,建国以来的历史,又怎能和党的历史严格分开来呢?也就是怎么能写出与党和党的历史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革命史或‘国史’呢?”“建国以来的十年历史,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26]这就把国史与革命史、党史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
    关于国史编写的原则,李建青等提出,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以毛泽东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为纲:“编写‘国史’,必须以主席著作和中央文件为指导思想,用主席著作和中央文件中的观点去分析、组织历史资料,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去说明、论证主席著作和中央文件的观点,做到观点与史料的统一。” 程毅认为,以毛泽东思想为纲有三种方式:以毛泽东的基本思想为武器,“去观察、分析、总结和阐述历史;结合历史史实全面讲解主席的著作;引用主席的论断和结论;三者应密切结合”。[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956~196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初稿)》,第1、3页。
    ②哲学社会科学长远规划办公室:《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附表第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