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谭其骧主编、198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各历史时期的政区图,可了解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和沿革。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涉及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用多个主题从地理空间上记录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和历史场景,演示了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终于呈献给广大读者。从1982年项目启动,到开始设计、编稿、制图和刊印,经历了整整30个春秋。如果上溯到1954年在毛泽东倡议下,吴晗、范文澜先生约请谭其骧先生主持在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的基础上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的工作,又是整整30年。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实际上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走过了60多年既光辉灿烂又艰难曲折的历程。是在众多学者的精心编绘之下,在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协作之下,共同创造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绵长久远,如果缺乏历史地图来表现地理空间,人们则很难知晓中国的历史事项、民族的分布与迁徙、中华民族繁育活动的场景,究竟发生在哪里。而且仅仅只有一部表现中国历代政区的历史地图集也是不够的。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决定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专题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力图能够帮助读者从广阔的地理环境角度了解中国各个方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能够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认识中国今天地理环境的形成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规模宏大、内容繁复,涉及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用多个主题从地理空间上记录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和历史场景,展现了滋养中华民族自然环境的变化,演示了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显示了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比较高的学术水平。这部图集的编纂,凝聚了几代学者的治学心力,体现了几代学者的团队精神。出版这部图集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首先在于它传承了我们民族尊重历史的优良传统,传承了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和研究成就。其次它不但是积累,更重要的是创新。每一个图组的设计和内容的选取,每一幅地图的绘制,都是编绘者不断吸纳最新的资料,多年潜心治学的研究成果;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更是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的亲历者所绘制。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里绝大多数地图的面孔是世人没有见到过的,有比较高的原创性和权威性,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学和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本上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这部图集的科学意义还在于它是建设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为更深入地持续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决策的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版式、尺寸和印刷与已经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等地图集完全一致。这部鸿篇巨著式的地图集,地图画面的印制相当精美,代表了当代中国制图和印刷技术的水平。采用这种统一标准的地图集,十分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真正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繁荣的主旋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制体例尽可能地符合国际图书标准。图集的目录、各图组的前言和编例,都采用了中文、英文对照;图集最后附有地名索引,十分便利读者按图索骥,找到地图上的地名所在。说明这部国家级历史地图集的设计是面向世界的,必将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我也期待着出版社能够将学者们编图时撰写的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和参考文献尽快刊印,以飨读者。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