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辽史研究学术史回顾(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2016年5月6日 宋德金 参加讨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史学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理论方法也有进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长期被冷落的文化史、社会史研究受到关注,并且形成热潮。辽代社会生活、文化、礼制研究等,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时期契丹字研究成就突出。从20世纪30年代起,前辈学者开始从事契丹文字研究,直到七八十年代,由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麟(于宝林)、邢茀里(邢复礼)等合著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1977)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经作者修订,易名为《契丹小字研究》(1985)。除上述作者外,贾敬颜、黄振华、沈汇、巴图(即实)及吴英喆等也有契丹字研究论著发表,而近年刘凤翥《契丹文字研究类编》(2014)的出版,则是契丹文字研究史上一部集大成的里程碑式著作。
    民族关系、辽宋关系研究,由于观念的变化,本时期这方面有很大进展。如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大讨论中,对辽金在当时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问题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契丹、女真在当时是外族,辽金不是“中国”而是外国;另一种观点认为,契丹、女真在当时是国内民族,辽金属于中国。与此相联系的,在辽金与两宋战争的性质问题上存在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辽金与两宋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是外族、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二是认为辽金与两宋的战争是国内战争,不带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只有反动与进步,非正义与正义之分;三是认为辽金与两宋在当时作为敌对的民族与国家,经常进行战争,今天看来是兄弟阋于墙,家里打架。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支持第一种观点了。又如,关于辽宋澶渊之盟,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当时在宋朝本可获胜和收复燕云的情况下,却订了一个投降的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结局。有论者认为这一观点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事实,也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上民族斗争与民族关系的本质。澶渊之盟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应予肯定。虽然还有论者认为不管怎么说,澶渊之盟对宋封建统治者来说也是一个城下之盟,但都不再否认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辽朝灭亡后契丹人的去向是许多人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陈述《大辽瓦解以后的契丹人》(1956)是较早探讨这个问题的论文,认为辽亡后很多契丹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分别融合于汉人、蒙古人、回鹘(维吾尔)人、女真(满)人、朝鲜人。而直接承袭契丹人的部分,是现在的达呼尔(达斡尔)。这一论断得到较广泛的认同。近年,传出在云南发现契丹人后裔的信息。达斡尔族学者孟志东(莫日根迪)《云南契丹后裔研究》(1995)一书根据历史文献、族谱、碑文、传说、语言文字等,综合考察了元朝落籍云南契丹将士后裔的历史和现状,此书问世后引起契丹、辽史界的很大兴趣,推动了有关契丹后裔的关注。
    历史地理与文物考古研究成果丰硕。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中国历史地图史上的空前巨著,其中第6册为宋辽金时期(1982)。参与此图编撰的中央民族学院编辑组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后来公开发行,改名为《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1988)。本时期辽代文物考古有许多重大发现,有不少论著进行介绍。如《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年)》(1979)、《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年)》(1990)、《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984)等。重要考古发现报告与研究,有王健群、陈相伟《库伦辽代壁画墓》(1989)、史树青等《应县木塔的辽代祕藏》(199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辽陈国公主墓》(199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宣化辽墓》(200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关山辽墓》(2010),等等。2011年以来,有关考古部门对辽上京遗址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工作,取得很大收获,对进一步了解皇城内大街的保存和使用状况有重要意义,为再现辽上京生活面貌提供了大量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