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读书有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甘肃日报 杨洪峰 参加讨论

    读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博而后能精,精而后能通,终生受益,身心受益,对干好事业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读书的面不够宽,可能会限制你思想的驰骋,造成思维意识的闭塞。就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说:“空抱东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胜,则亦泰山上之樵夫,海船上之舵手而已矣”。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对于读书有他独到的见解:“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爱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爱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还说:“不认识硫化铜而误以为真金,那就可以用真金来比较。如此既可以识得真金,又可以识得硫化铜,可谓一举两得”。先生的观点是科学的,也是明智的。是与非、真与伪必经过比较才能区分。“博学”能够减少孤陋寡闻,犹如蜜蜂一样,博采而能酿出芬芳的蜜。先生是主张“博览”的,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读书指导,这是知识融会贯通的哲学要求,是大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读了很多的书,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克思到黑格尔,从自然到宗教无不涉猎。有记载,上世纪50年代初,物理学家钱三强等人,向毛泽东汇报原子弹研制问题时,讲到铀元素的裂变,及元素可分解的限度,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认为原子已不可再分解,而毛泽东却自信地断言:“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还是可以再分的”。1958年,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外出视察,列车上他发现老人家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冶金书,张十分诧异地问:你怎么也读技术书?毛笑着回答:“一个人知识面要宽一些,就要读一读各种各样的书。”其实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多学博览,成就了雄才大略,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
    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人,时代责任要求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还要精读、深研。哲学的、经济的、法律的、科技的都要去熟悉,有的必须要有研究,不但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提升素质能力,与你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与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相适应。达到这种适应,担负起社会交给你的一份责任,只凭主观热情是做不到的,只有积极的愿望和刻苦的决心,也是不能完全做好的。重要的是要有做好工作的能力素质,有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鉴别能力,有正确解决和妥善处理问题的实践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可以向同志学、向实践学,但首先是向书本学,达到一定的知识积淀,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我们还应当懂得,学而后知不足。世界浩瀚,知识无穷,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相互作用,互为启发。当今世界,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不注重学习,就谈不上引导新潮流,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还有可能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因此,注重学习,对学者来说,是引导学术新潮流的要求;对群众来说是勤劳致富的要求;对党员来说是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对领导者来说,应当努力拓宽知识面,积极研究新问题,经常借鉴别家学说的先进思想和观点,认识必然会敏锐、思路必然会清晰、指导必然会有力、办法必然会高明。
    读上一部智慧的书、一篇别有洞天的文章,有时会得到醍醐灌顶的觉悟,获得天眼瞬开的豁然。借鉴一下智者的观点、思路和方法,能够使你的学识、思想或工作产生质的飞跃,收到“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