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探究文化形态背后的价值(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明海英 肖昊宸 参加讨论

    定型中国历史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规范
    历史人类学在多种史料互证和跨学科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成型。杨庭硕认为,“应当定型一套中国式的历史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规范,让历史的研究成为能直接服务于当代社会的有用工具”。在他看来,推动历史人类学本土化,不仅要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解读官方文本史料,还要解读非官方的文本史料,甚至是口述史资料,而且还要致力于借助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发掘历史信息。
    郑振满表示,历史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取向从宏观的历史视野解释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对中国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国人类学虽有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社区研究传统,但一般不关注历史文献资料,也较少探讨区域社会文化与宏观历史环境的互动关系。”郑振满说,历史人类学的介入,可扩大人类学分析对象的规模,形成更具包容性与解释力的新范式。他认为,这种接地气的研究取向,有助于扭转中国学界看重外来理论的学术风气,建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明海英 肖昊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