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史通南北 学贯中西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王素 参加讨论

    周一良先生学问渊博,中西兼擅,他自己最为看重的,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这是他起步最早的学术领域,也是他用功最深的学术领域。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谈到“学贯中西”,惟一良先生平生不作第二人想。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分裂时代。这里,南北朝只是一个传统称谓,实际上,魏晋200年,除其间短暂统一过37年外,也都是南北朝。在这个南北朝时代,既有对峙,也有合作;既有战争,也有和平;既有民族大分裂,也有民族大融合;既有继秦汉之往,也有开隋唐之来。也许正因如此,才显出其独特魅力,才引起历史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在这个研究领域,名家辈出,大师荟萃,为其他断代史研究所鲜见。而周一良先生,即为其中重要一员。
    赵和平先生主编的《周一良全集》,分为四编,皇皇十巨册。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约占三分之一强,包括第一册《魏晋南北朝史论》(上),第二册《魏晋南北朝史论》(下),第三册《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第九册“论学杂著”中《世说新语》《魏书》《北齐书》《南齐书》《梁书》五书批校等。《魏晋南北朝史论》(上)的原本为中华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论》(下)的原本为北大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的原本为中华版同名著作。其中,除《札记》基本维持原貌外,前二书都经过分合重编,最显而易见的,是将其中关于佛教与敦煌的论文,归并到第六册《佛教史与“敦煌学”》。也就是说,《全集》十册,有将近四册属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可见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一良先生学术领域中的份量。
    一良先生学问渊博,中西兼擅,他自己最为看重的,也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这是他起步最早的学术领域。一良先生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即1934年《燕京学报》第18期刊出的《魏收之史学》,当时他年仅21岁。魏收之《魏书》,向有“秽史”之名,千余年来,贬多褒寡,难有定论。本文从魏收的为人,今本《魏书》的由来,《魏书》的取材、体例、书法、事实、论断,进行梳理,为《魏书》翻案,立论严谨,甚为可观,展现了史学工作者的良好素养。其二,这是他用功最深的学术领域。1936年,一良先生燕大研究生毕业,到中研院史语所工作,在历史组组长陈寅恪先生指导下,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民族问题研究。一年后,撰成《论宇文周之种族》《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三文,取材宏富,除了中国传世载籍,还充分利用了西陲新出写本、中原新出墓志和造像碑、日本藏宋版书和日本学者研究论著等,很早就奠定了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关于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此前已有不少同仁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评骘,一良先生自己也做过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参阅一良先生《我和魏晋南北朝史》,原载《郊叟曝言:周一良自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9月;再刊《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中华书局,2010年7月),虽不能说题无剩义,但可供发掘者确已不多。作为晚辈后学,我只能高山仰止,实不敢妄赞一词。如果必须品量,我只能说:一良先生的研究成果,属于“芝兰入室久弥香”(南宋周必大《次韵秋日禅房》诗)者,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只会因经得起时间检验更加芬芳!这里试举三例:
    (一)前揭《魏收之史学》为《魏书》翻案,可以得到新材料的验证。我曾撰《〈魏书〉中关于李庶先世郡望的公案》,就史称魏收撰《魏书》,记李庶先世郡望为梁国蒙县,云其家贫贱,遭到李庶投诉一事,进行考证,特别根据新出《北齐李云墓志》,对李庶先世郡望按时间做了梳理,证明《魏书》记李庶先世郡望为梁国蒙县,云其家贫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二)前揭《论宇文周之种族》主要认为“自来谓北周宇文氏出于鲜卑,其说实不可信;宇文周实匈奴南单于远属,载籍斑斑可考,谓出于鲜卑者诬也”。后来,姚薇元先生撰《北朝胡姓考》,也认为“宇文氏出自匈奴……为匈奴种”。现在,新出《西魏宇文测墓铭》也说:“其先建邦辽海,号大单于国。”我们知道,单于为匈奴称号,鲜卑则称可汗。宇文氏先世曾在辽海建大单于国,故称其出自匈奴南单于远属,为匈奴种,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一良先生《魏晋兵制上的一个问题》有一个观点,即认为东晋渡江,“有些制度并未沿袭洛都之旧,却采用东吴的办法”。我与宋少华、罗新合撰《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根据新出吴简多见“入钱毕,民自送牒还县,不得持还”记载,指出《晋书·刘超传》记超于东晋初出补句容令,云:“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结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这种由民自书家赀讫,又自送函还县的制度,应属东吴旧制。证明一良先生关于东晋渡江曾沿用东吴旧制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