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西汉与匈奴初次交锋:汉高祖被匈奴铁骑围困白登山(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山西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光凭点“礼物”就能说动单于的皇后,这令人难以置信。但陈平一向就是这样神秘,不肯让人知道他出了什么计策,《史记》中说:“其计密,世莫得闻。”但从东汉以来就有人猜测,陈平出的其实是历史上屡试不爽的美人计。
    顺治年间的《云中郡》记载:“娘子城,去白登村二十里,俗传曲逆(陈平封曲逆侯,此是代称)以美妇艳冒顿、激阏氏,过而借宿焉,故名。”直到今天的《阳高县志》,仍然有线索可寻:“娘子城,传说在今下娘城,被选中一位娘娘,官府为在其故乡建城堡,在堡上用青砖刻下'娘子城堡'四字。”这两则地方志中的资料,虽然一说是“借宿”,一说是“故乡”,但其中的“艳”、“激”、“选”等字,依然为我们提供了遐想的空间---陈平在白登山附近选了一个民间女子,要献给单于,同时和阏氏说,我们这里的美女很多,你要是不为刘邦说句话,我们就把更多的美女送给他---看看你的地位还稳不稳。所以实质上说,这个美女其实是献给阏氏的,用的也不算美人计,而是激将加威胁。
    如是,阏氏就肯出面为刘邦说话了。不过,刘邦最终脱险,其实也不全是美女的功劳。我们还可以再分析一下阏氏的话,先略过“两主不相困”的场面话和“汉王亦有神”的鬼话,“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说,即使攻下了白登山,汉朝的实力并未受多大损失(山上兵力只有两三万人),刘邦就算被生擒、被杀,汉朝还可以再搞出一个皇帝来。更何况,当时匈奴并未具备大规模入侵的能力,很可能要被打回来,还不如以刘邦为人质,弄点实惠---后世有相同例子,明代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但明朝马上推选其弟为新皇帝,瓦剌当时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而且,刘邦的大将樊哙正带着30多万人赶来救援,这样两方近百万人的会战,胜败难料,即使胜利,其损失单于也难以承受。
    娄敬计议和亲
    不管是陈平还是阏氏还是樊哙的功劳,总之,刘邦可以跑了。我们都知道,刘邦在当时算是善于逃跑的,逃跑的最大特色是不顾一切---荥阳之围,让女人当诱饵,算是不要面子;彭城之败,将儿女扔下车,更连里子都顾不上了。这次听说可以走了,马上就要下命令说大家快跑快跑,一刻也不要耽误。如果真是这样,兵荒马乱,兵败如山倒,又会让匈奴有可乘之机,幸亏跟前有明白人,太仆(管车的官,相当于侍从总长)夏侯婴坚持要慢慢地撤,并且把弓弩拉满戒备,这才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一直撤到今天原平和忻州的交界处,刘邦才算松了口气,面上露出欣喜之色。谢鸿喜教授指着交界处两山间的山口说:“这就是忻州得名的原由,'忻'与'欣'是相通的。”那个山口,随之也被称之为“忻口”。
    刘邦跑回来后,当然首先是放了娄敬,说悔不该当初不听你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我先封你为建信侯作为补偿,再杀了那些说能打的人向你赔罪吧---这是帝王的混账逻辑,反正打了败仗都是别人的错。
    刘邦虽然回来了,但匈奴边患仍在,汉匈敌对情势依然没变,交战互有胜负。战争拖缓了国家社会生产的发展。刘邦就和娄敬说,老打也不是个办法,你说该怎么办啊。娄敬说,我们国内刚安定下来,久战厌兵。而那些匈奴人又认准了拳头大就有理,和他们说仁义和平也是白搭。但有个办法也许可行,不知道皇上肯不肯?刘邦说那当然,快说。娄敬就说,我们把您女儿嫁给单于吧。这样,您就是单于的老丈人,说不定以后小单于还是您外孙子。天下哪有女婿打老丈人、外孙打姥爷的道理!而且,匈奴人想要的,只不过是我们多余而他们罕见的东西,不是非打仗不行。刘邦可不会把儿女看得比江山还重要,说这办法好啊。吕后不干了,说刘三儿你敢!我可就一子一女!哭闹一番,刘邦只好算了,把宗室的女儿加上丰厚的嫁妆嫁给了冒顿单于。冒顿单于也不是天生好战,就答应了。如此,往后汉匈小打小闹虽然有,但大摩擦却很少了。和亲政策数千年以来,一直被人诟病斥责,丧失了国格,但我们现代当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问题:汉匈之间关系,总以利益和实力为根本,女人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非如历代文人渲染得那样重要。汉朝和亲政策得以推行,其实是汉匈共同理性和必然的选择。于汉朝来说,天下纷争数年,民生疲敝,与匈奴休战联姻,可以休养生息;于匈奴来说,他们南侵楚汉之争后统一的汉朝,其实也相当困难,而他们所缺少的,也并非领土,而是他们赖之以生活生产的粮食、工具等,既以联姻,则不需征战就可获得,又何乐不为?联姻只是表面或者象征,实质上是民族关系的缓和甚至融合。
    这也正是白登之战的意义和影响,它事实上奠定了汉匈和平的基础,为汉初的文景之治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汉匈的联系与沟通更加紧密,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如是,白登山上的那块碑,就不仅是纪念那次战争,更是两个民族融合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