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2015年宋史研究综述 文书制度研究成为热点(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史研究动态》 梁建国 参加讨论

    文书制度。《中国史研究》第1期发表了3篇有关徐谓礼文书的论文:龚延明《南宋文官徐谓礼仕履系年考释》依据出土官诰文书,对徐谓礼30年仕履,按年、月、日将其历任差遣、职事官与相应的官衔进行了梳理和考释。李全德《从〈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看南宋时的给舍封驳——兼论录白告身第八道的复原》分析了徐谓礼两类告身的形成过程以及给事中、中书舍人在其中的角色及其作用,重新评估了南宋所谓给舍合一以及封驳权的行使问题。张祎《徐谓礼〈淳祐七年十月四日转朝请郎告〉释读》指出宋代元丰改制后确立的奏授告身体式与唐代制度一脉相承,具体格式则顺应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作了相应调整。此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发表了3篇关于文书制度的论文:刘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所见荫补拟官文书类型再考释》是对传世文书资料的搜讨、整理和辨析;王化雨《两宋熟状考述》是对史籍记载中常见文书类型及其相关制度的界定、梳理;张祎《关于北宋的“大敕系衔”》是对文书运行方面的一些特定术语进行的阐释。
    《山西档案》第1期发表了3篇有关《宋人佚简》的论文:吴玉梅《〈宋人佚简·邵宏渊书启〉考释》推断出此书启的写作时间是在绍兴三十二年十月,认为书启反映了宋孝宗即位后对军队高级将领人事安排的新变化。魏琳《〈宋人佚简〉所收劄子之初探》探讨了作为书信形式之一的劄子在南宋官场中的应用及特点。宋坤《宋代“双书”书仪文式研究》指出,宋代书信中的“双书”出现于北宋末,之后在整个南宋时期的官场交际书信往来中占据主流地位。此外,范建文《宋代的〈须知〉及其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通过文献学分析,证实了《须知》曾在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
    法律。专著有陈义和《佛教与宋代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杨卉青《宋代契约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此外,高玉玲《宋代契约的“情愿”法及解读——以买卖契约为中心的考察》(《兰州学刊》第6期)以宋代买卖契约为视角,探讨宋代情愿法的发展、时代价值及其实效性。
    乡村。包伟民《中国近古时期“里”制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从由唐入宋乡里组织历史演变的角度,梳理了传统里制的蜕化过程以及给乡村社会留下的遗产。侯鹏《经界与水利——宋元时期浙江都保体系的运行》(《中国农史》第3期)认为,宋元时期都保体系的形成关联到国家与社会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它不仅是行政权力向下控制的手段,还直接参与到乡村社会的自我整合与维系之中。
    军事。专著有范学辉《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中华书局)。此外,范学辉《两宋三衙诸军都城驻扎考》(《浙江学刊》第2期)从三衙诸军各部在都城内外的具体扎营地入手,对两宋三衙诸军在都城驻扎的状况进行考察。张亮、蓝勇《北宋东京禁军军营的再利用与城市空间的重构》(《史林》第5期)认为,熙宁时期的军制变化使得原本集中于东京内城西北部和外城东南部的军营分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以东京内城和外城西北部为重心的分布态势。姜锡东《宋金蒙之际山东杨、李系红袄军领导人及其分化考论》(《中国史研究》第1期)认为这些领导人出身不同,成分复杂,并分析他们对南宋、金朝和蒙古政权的向背态度。何适《南宋巡社制度兴废考——兼论宋廷收编地方武力的官方心态》(《河南大学学报》第5期)考察了南宋初期的巡社制度的演变,进而探讨了特殊历史背景下宋廷对待民间武力的复杂心态。
    科举与教育。专著有〔比利时〕魏希德著,胡永光译《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浙江大学出版社)、张建东《民间的力量:宋代民间士人的教育活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王瑞来《科举家族与地域网络——以曾安强与周必大为中心的个案解析》(《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考察了《宋史》及《宋史翼》均未立传的北宋后期官僚曾安强及其家族的事迹,进而从曾氏家族的仕途际遇探讨南宋前夜士人仕途的艰辛。晁会元《北宋太学二体石经新证》(《史林》第2期)考证了北宋太学二体石经的发现情况、经石数量、碑图形制、刻石背景及散亡流向等问题。
    二、经济史。董春林《财权转移:宋代内藏与左藏“博弈”的依归》(《中南大学学报》第5期)探讨了内藏库与左藏库之间财权的转移及宋代中央财政的变迁。董春林《宋代中央财权的分割及其变迁——以内藏财政为中心的考察》(《求索》第8期)分析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段内藏财权在中央财政中的地位,勾勒出中央财权进一步集中的路径。陈晓珊《熙丰变法时期各地市易机构的分布特征与作用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第4期)指出,在北宋市易法推行时期,全国各地市易机构的布局体现了不同的区位特点和工作重心,同时也显示了北宋经济地理中的一些时代特征。安国楼、刘向港《宋代西南边区的人户身份与税征》(《中国农史》第3期)认为,两宋西南边区的人户身份问题比较复杂,税物交纳成为其身份区别的一个重要依据。程民生《论宋代私有财产权》(《中国史研究》第3期)从历史和政治经济角度考察宋代民间的私有财产权,重点探讨私有财产权地位及其与公权的关系。姜密《宋代“系官田产”产权的无偿转化和佃权转移》(《河北学刊》第6期)认为,宋廷为节减成本或出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考虑而将国有土地无偿转为私有,而有偿转化除了所有权的转化外,还包括佃权的有偿转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