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科奠基者提出学术问题和研究范式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奠基者们在《中国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中基本明确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中心问题和研究范式:在内史方面,先着重于专史研究;在外史方面,注意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生产情况,以求了解科学概念的产生及科技改进是如何总结“劳动人民与自然界斗争中所获得的经验”;在方法论方面,应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整理和研究科技遗产,解决古代有什么科学等内史问题,并且追求“总结出科学规律”。在写成专史的基础上,撰写综合的《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史》,这部总史并非简单地将专史拼在一起,而应指出主要科学思想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1958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在《1958-1967年自然科学史研究发展纲要(草案)》中强调:“自然科学史是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自然科学各分科在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间的具体内容。马列主义的自然科学史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纲要》在工作任务中添加了撰写通史、断代史、科学家传记和少数民族的科学贡献等内容。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科技史学家逐步形成了以内史研究为主,追求新史料、新观点和新方法,认真考证史实与阐释成就的学术传统。 在外史研究方面,竺可桢曾指出:“重要的问题不是谁先谁后,而是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发明或所传授的东西对于人民起了什么作用。”但是,基于爱国主义和反欧洲中心主义的动机,不少学者还是热心于讨论中国人先于西方多少年取得了什么成就,在为中国文化辩护方面把李约瑟看做自己的盟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