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西曼教授的两个“一百年”。以今日我们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看,“一百年”应该不算短,是很久了,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百年前的事啊!但是,我对张西曼教授了解的越多就越是觉得100年前留学俄罗斯、投身辛亥革命洪流中的张西曼教授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没有远去,他仍在我们中间,仍活在中国这块他热爱的大地上。 多年前我在阅读中得知曾经有过一位张西曼教授,是一位与黑暗势力不妥协、为争民主奋斗的、投身抗日救亡、更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杰出教授。他特别又是中国20世纪初年不多的精通俄语的教授;非常可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张西曼教授逝世了,仅差不足三个月他竟未能看到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中国! 一九九三年四月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专程去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拜谒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公墓一侧见到了张西曼之墓。“张西曼教授之墓”和“周恩来敬题于北平”就在眼前!我为之一震,由衷的崇敬涌上心头,我就像站到了前辈张西曼教授面前一样,似在冥冥中有种在聆听他的教诲之感。今日想来,再看我在他墓碑右侧的那张照片,这竟是十七八年前了,而我却觉得还是昨天一般! 这些年随着又读了些关于张西曼教授的文字,对他的了解多了些,也深了些,随之对他的时代——也即是中国的几个重要时期,也理解得又深了些。张西曼教授自青少年时期参加同盟会始,往后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他都是站在正确的、进步的、革命的立场上的最积极的参与者。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制定,蒋介石的反共逆流中反内战、反独裁和争民主,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的抗战救亡,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中的民主运动等等,都有张西曼的身影,他都冒生命危险做出了大贡献。 正是张西曼在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每一个重要的关键历史时期,这种非常自觉地、主动地正确选择,使他不足六十年的生命成为光辉的一生。在1949年7月张西曼教授逝世之后,有多位著名的有影响的各界重要人士和共产党人都在怀念他、回忆他。石西民同志说他是“值得尊敬的民主战士”,他完全不顾个人危险,“敢于站出来为人民的事业战斗。这个战斗他是战斗了一生,战斗到死的”。阳翰笙同志说他是一位“不隐蔽”的“铁骨铮铮的战士”,特别还非常深情地说:“在国民党统治区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西曼是唯一的自始至终敢于冒危险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苏联、极力提倡实行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人。”所以我们完全能领悟姜椿芳同志为什么用“冲锋”来形容他。在张西曼教授诸多的同时代人那里,在我们的前辈那里,可以读到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如说在他身上看到了“有信念才能不忧,无私欲才能无畏”。对张西曼教授的为人,有人们更多的记怀:“光明磊落”(屈武)、“人格的伟大”(邓西园)、“坦荡、平易近人”(何仪先)、“是非分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杜建时)、“一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他的高风亮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朱学范)、“一生坚持真理、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而且不畏强暴,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孙晓村)、“博学、健谈、热情、豪爽、爱憎分明,好像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陆诒)等等。视张西曼教授为前辈和师长的陶大镛教授,说他在早年接触到张西曼教授时即体会到他“博学深思、平易近人,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使青年人“燃起希望之光”。1985年纪念张西曼教授诞辰九十周年时,有王昆仑、屈武、朱学范、王炳南、潘菽等极有影响的先贤联名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的重要纪念文章《四十年革命为人民,绝不投机背此心》,非常好地总结概述了张西曼教授的一生,说他是“一个毕生为中国之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老战士”,高度评价他:“对于敌人,他敢言敢怒,威武不屈。对于人民,他披肝沥胆,忠贞不渝。他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斯人虽逝,风范永存。” 其实,我们稍放宽眼界,更多些了解张西曼教授,就会很清楚地看出,他对国家对人民对学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不算长的五十几岁的生命中,他实在是在艰难坎坷重重的一生中做了太多的事情,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他在1911年、1912年即到俄罗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彼得堡学习俄语和研究政治经济。1920年后,在多年中他创建中俄大学和在包括北京大学的多所大学里教授俄语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瞿秋白、曹靖华都是他的学生。他为中国早期的俄语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而且不止于此,他不是仅仅就语言进行俄语教育,而是把俄语教育紧紧地与从事进步政治活动结合在一起,他的俄语教育和他从事的翻译工作,是为革命,为宣传新思想服务的。另一件重要的,甚至是重大的事,是由于他精通俄语,又在苏俄生活、工作过,了解俄国共产党的事业,了解社会主义思潮,加之他又和孙中山先生有交往,深得孙先生信任和器重,使得他得以有可能有机会积极地影响了孙中山先生制定“三大政策”。在由田汉作文,李济深书写的“张西曼墓志铭”中有“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等三大政策,西曼实为建议者之一”语句,已为历史记录。他把介绍苏俄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对中共的积极建言联系在一起,或说是合为一体的。这些都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记入史册的,都是张西曼教授光辉一生的不朽的伟大功绩。此外,他的边疆史、民族史研究和著述,不只有学术价值,也曾有过政治意义,产生政治影响,此也不失为张西曼教授的贡献。 我们从张西曼教授一生在各个时期选择的志向、立场和有成就的做为中,完全可以说,他若不是在1949年7月建国前逝世,他一定是新中国建设的坚定的积极实践者,而在今天他则更是一位改革开放的伟大参与者,我们也一定会听到他那“声如洪钟,热情充沛,慷慨激昂”(于伶)的为伟大时代、为实现中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的呼喊声!张西曼教授的心是和我们这些他的晚辈们相联的,我们的心更是和先生的心相通的。张西曼教授仍然和我们在一起! 附言:我们还不要忘记张西曼教授的小女张小曼女士。她多年来所做的工作不只是使更多的人知道了杰出的张西曼教授和他的伟大贡献,特别是她的工作也恢复了历史的某些原态,丰富和复活了历史的一些重要细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张小曼女士实在是做了一件难以替代的工作,而且是于国于民都大有益的工作。也许小曼女士或者其他热心者还有进一步的工作可做,例如收集、整理张西曼教授的著作,出版尽可能完善的文集;再若像人们进一步期望的“倘能有一本记述他可歌可泣事迹的传记问世,那就更好了”。向小曼女士致敬!还有另一位女性我们也应该纪念,那就是张西曼教授的夫人、小曼女士的母亲魏希昭女士。她全身心辅佐张西曼教授投身于伟大事业,但是她却命运多舛,历经艰辛坎坷,身体上日寇的炸弹使她失去一条腿,精神上,也曾因受到不实之辞的诬陷和不公正的对待备受折磨,而这位值得尊敬的女性承受住了打击。重要的是魏希昭女士在多年的恶劣环境下保存了一批张西曼教授的个人文档,使我们有可能更多的、真实的了解张西曼教授,此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也要向魏希昭女士致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