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曲彩云 通讯员 冷晓燕 摄影报道)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当天上午,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工作人员看望了社区内的“抗战英雄”孙世明,为他送去生活用品和生活关怀,并与“寻找抗战老兵”全国公益活动发起者联系,期望利用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源,调动更多的志愿者定期上门,为他提供陪伴服务,包括陪老兵聊天、过生日、协助处理家务以及老兵聚会等。 孙世明1927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1945年8月参军,当时是在26军四联一排,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大小战斗百余次。1949年被某团党委授予“战斗模范”称号,1951年被志愿军26军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历任班长、排长、管理员,离休前担任烟台自来水公司宫家岛水厂厂长。无论处在荣誉的巅峰,还是人生的低谷,孙世明一直说自己是个平民,是个普通老百姓。 1948年的开封战役,战斗极为激烈,双方伤亡惨重。由于伤员太多,孙世明被调往担架队负责抬担架,仅仅一个晚上,和他一起抬担架的战士接连倒下4个,而他也处处挂彩。第二天凌晨4点多,他们遭遇了一批撤退的国民党部队的攻击,当时孙世明和另外一个抬担架的战士只有一把枪、两颗手榴弹,担架上还躺着一个腹部受伤的战士。孙世明急中生智把伤员放下,一边大喊“营长,敌人已全部被我们包围了”,一边拉着枪栓,作出跑步的动作,大喊“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没想到这招还真灵,敌人乖乖地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后来天亮了,敌人发现俘虏他们的竟是两名挂了彩且只有一杆枪的解放军战士,后悔不迭。而孙世明靠智慧和勇敢没用一枪一弹,俘虏了50多个荷枪实弹的敌人,事后孙世明被上级记一等功。 1949年4月下旬的一天,孙世明所在的部队正沿京沪铁路向东行进,凌晨2点左右,突然听到由远及近的火车声,部队马上做好战斗准备。这辆火车的前七节全是钢板铸造,坚固无比,敌人躲在车厢用冲锋枪向我军扫射,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我军伤亡惨重,战斗却没有丝毫进展。在这紧急关头,教导员命令孙世明带上4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攀上火车并迅速占领一节车厢,片刻工夫,火车内突然悄无声了,车下的战友们正在惊诧之时,却见孙世明押着敌人的师长走下车,这次战斗胜利结束后,孙世明又一次被授予“一等功臣”称号。 1951年,孙世明受伤后从朝鲜战场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那天,彭德怀总司令到医院看望伤员,送给每一个伤员7元钱和一条“大前门”香烟,走到孙世明的床前时,他拉着孙世明的手说道:“安心养病,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即使将来上不了战场,也要在后方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这次见面锁定在了孙世明的记忆中,而“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的这句赠言便成了孙世明人生的座右铭。 1959年,孙世明复员到了烟台,投入到一个崭新的天地。他把过去那些荣誉证书锁进了抽屉,默默对自己说:“荣誉已成为过去,现在我应该重新开始,像彭总司令说的那样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从1964年到1985年,孙世明分别担任过自来水陌堂水厂、宫家岛水厂厂长,他工作出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他从厂长的岗位退下来,本来该安享晚年,可闲不住的他找到公司领导,要求继续发挥余热,他说:“我活到老,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到老。” 老英雄退休以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社会、关心公司,参加了社区的五老宣讲团,经常为孩子们讲战斗的故事,追忆曾经的抗战岁月。如今已经87岁的孙世明身体状况一直不乐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战斗中留在脑袋里的弹片致使他双耳失聪,大海阳社区志愿者们开展了“老兵关怀计划”,希望能够以微薄的力量给予这位曾经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兵一点生活的安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