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平型关:出师抗日第一捷(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解放军报 newdu 参加讨论

    驿马岭阻击
    以少战多 死死挡住敌援
    平型关一战最终大捷,驿马岭阻击战功不可没。
    从县城一路向东,便进入了灵丘的东南山区。道路两旁群山耸峙,谷险沟深。自云彩岭开始,都是极陡仄的盘山道。
    1937年9月24日清晨,杨成武率领的115师独立团,便是从这山间直插驿马岭,孤军深入敌后,阻击涞源和广灵方向的日军援兵,确保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驿马岭阻击战同样是平型关大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打援恶战,为全局的胜利提供了保证。”赵洪波告诉笔者。
    站在驿马岭顶上向山下望,周边环境尽收眼底,然而,25日当天,这有利的地形却是控制在日军的手里。
    “独立团24日下午赶到山下白羊铺时,日军第9旅团第11联队的主力已经占领了驿马岭山顶的隘口。25日凌晨,涞源城又开来了日军的一个联队。独立团面对的,是兵力超过自身数倍的敌人。”赵洪波说。
    又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独立团1营兵分三路:1连负责正面阻击,2连从右翼袭取隘口,3连迂回至南面更高些的山峰,用火力压制隘口上的日军。时任独立团1营1连排长郑富贵曾回忆当时的战斗经过:“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平型关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这是战斗开始的信号。敌人从山上往下冲,要去增援平型关。我们奋力堵上去,一边往上冲,一边扔手榴弹。前边的战士喊着‘冲啊’‘杀’‘杀’,和鬼子开始了白刃战。一个同志倒下去,又一个同志冲上去……”
    敌众我寡,唯有拼死一战。激烈的战斗中,独立团1营教导员张文松、1连连长张德仁、2连1排“麻排长”先后壮烈牺牲。1营1连和3连减员过半,有的班排全部阵亡,牺牲人员的遗体上,不少是身中数弹……在独立团将士的全力阻击下,日军在驿马岭留下了300多具尸首。
    “下午4时接到师部发来打援任务胜利完成的电报后,独立团预备队和1营1个连立刻插向敌人侧后方投入战斗,鬼子夺路逃向涞源城,独立团乘胜追击了50多里,光复了涞源。至此,平型关一战结束。这是‘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言及于此,赵洪波的语调提高了几分。
    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丧的情况下,八路军在平型关勇克强敌,首战大捷,意义非凡!“当时,日军已占领平津,正调集重兵向华北展开猖狂进攻,西进的日军企图由晋北打开通路,攻占太原,以大迂回的动作,迫使国民党军队撤退,达到不战而占领华北五省的目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决策核心判断上反复犹豫,指挥上举措失宜,中央军、地方军、晋绥军之间相互猜忌,推诿、避敌现象严重,虽然也有一部分将士热血报国,但还是败仗连连。”汪东广副馆长说,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著名爱国志士、老同盟会会员、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战后所著之文,充分说明了这场战斗的影响: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李彪说。战后,115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这一认识符合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思想的统一,为日后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部队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血与火的碰撞,折射出意志和精神的力量。通过平型关大捷,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人民心中树起了形象,立起了威望。据灵丘县志记载,1937年10月初至11月底,这个仅10万余人的山区小县,就有2000余名青年参加了扩编成立的杨成武独立第一师。同时,平型关大捷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由此开始,中华民族戮力同心,最终将犯华之寇逐出了神州。
    左上图: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将帅广场上矗立的当时参战主要将领的雕像。
    赵洪波摄(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