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傅兰雅与《中西日报》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颖慧 参加讨论

    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年)是一个重要人物。傅兰雅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后的35年间,主编并出版中国首份科普期刊《格致汇编》,创办格致书院,招收学员并亲自授课,翻译一百多种科技书籍,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96年,傅兰雅离开中国,赴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文学教授,随后受聘于《中西日报》。加州大学伯克利东亚图书馆的傅兰雅档案及《中西日报》史料表明,《中西日报》对科技知识和观念的大力传播,正是得益于傅兰雅的加入。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傅兰雅曾道:“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他的这一观念也在《中西日报》的科技思想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以往的傅兰雅研究对于他赴美任教并受聘《中西日报》之后的情况鲜有论述,笔者试图利用傅兰雅档案等资料,对此作初步探讨。
    《中西日报》于1883年创刊于纽约,原名《美华新报》,1900年迁至旧金山,改名《中西日报》,1950年停刊。作为晚清时期北美主流华文媒体,《中西日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创办者伍盘照聘请办刊经验丰富、对中西国情都极为熟悉的傅兰雅助其经营《中西日报》,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用人选择。傅兰雅在中国期间,积累了大量翻译和出版科技书籍、杂志的经验,对华人情况和西方世界都相当熟稔。他认为报刊应以传播新知,启蒙开智为目的,但只有以读者喜好为中心,使用符合中国文风的通俗文体,才能为读者所接受,起到“互动化民”的效果。1906年《中西日报》曾专门对报刊读者进行分类,分为政府之阅报者、官场之阅报者、学界之阅报者、工商界之阅报者、农民及其他阅报者,并对每一类读者的今昔需求、特点、变化进行分析。该报认为“报馆进步之程度,与国民进步之程度,有互相联合之势”,“泰西义学昌明,凡市会都城无不遍设阅报社”,号召有识之士捐助资金,搜集中西报刊,开办金山阅报社,鼓励华人到社免费阅报。
    《中西日报》属综合性日报,其内容主旨、栏目设定、语言风格等,皆以“改变陋习图谋公益”“输入文明开通风气之责”为宗旨,体现出对西方科技文明传播的高度重视。和别的晚清报刊一样,《中西日报》内容包罗万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科技知识,涉及林业、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矿、医学、天文、地理、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学科。
    《中西日报》重视挖掘“论说”及新闻中科技知识的传播效益和启蒙功能。“论说”是《中西日报》头版头条的固定栏目,类似今天报刊的社论。该栏目以开启民智为目的,刊载了大量传播西学尤其是西方科技的文章,并编译外报有关中国科技的报道,如《中国矿产谈》《关于捕鼠防疫之访谈》《中国邮政之前途》《论无限公司之范围》等,为读者了解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在《中西日报》中,关于矿学的“论说”很多,这和主笔傅兰雅的重视分不开。傅兰雅在中国期间,不仅把西方矿学书籍译介到中国,编辑科技报刊推广矿学知识,还创设西学学堂开展矿业教育,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向中国人介绍矿学知识,这一观念在《中西日报》的编辑思想中也得到了体现。“论说”栏目曾刊发王荫藩的《中国矿产谈》,详尽描绘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另外如《中国煤矿之最近观》《敬告山东父老保存矿产书》《列强之垂涎矿业》《中国矿政汇闻》等,多层面、多角度地向海内外读者进行矿学相关知识的启蒙,支持国内护矿运动。除矿业外,农业、林业、医疗、卫生等也是《中西日报》着力宣传的重点内容。这些文章言语简洁通俗,论述精确深邃,倡导科学,启发蒙昧,在晚清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傅兰雅和《中西日报》不仅注重挖掘科技新闻的传播效益和启蒙功能,对如何提高报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在晚清北美有着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日报,《中西日报》第一版至第六版均为新闻栏目,信息量很大。这些新闻不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相对灵活。傅兰雅曾发表演说称,“对于报纸来说,文字必须用一种大部分读者容易看懂的方式写成,以便确保大量迅速地销售。”为了照顾传统读者的审美情趣,《中西日报》有意识地把大量科技新知以奇闻轶事的方式编发出来,甚至以娱乐消闲的文字来吸引读者。例如,“格物界得一野妇人”“露出万五千年之水族”从标题看像是奇闻轶事,但其实此“野妇人”是借动物学家发现的野人踪迹,来“根究动物之缘由”;“露出万五千年之水族”乃是借海底考古中发现的一具古代鲸鱼化石介绍西方海底考古学的发展;再如“星陨于地”“飞船又将试驶”则绘声绘色地讲述科技世界多姿多彩的事件,颇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35年的中国生活经验,让傅兰雅意识到中国必须启蒙民众、革除弊端,弘扬科学文明,才能摆脱困境。他比康有为早一两年就意识到小说在启蒙民众、革除弊端等方面的社会功用和价值,“窃以为感动人心,变易风俗,莫如小说”。1895年傅兰雅曾在上海《申报》等媒体刊登广告,举办“时新小说”竞赛,鼓励国人写作反对积弊、弘扬文明的时新小说,但因其时风气未开,征文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数月后,傅兰雅带着遗憾离开中国,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努力。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中西日报》在文学作品上也用力甚多。据统计,该报具有在晚清华文小说界排名第一的小说刊载量与转载量。数年前很难征集到的那些以革除积弊、启发蒙昧为主旨的小说,大量出现在《中西日报》副刊。例如,吸食鸦片是傅兰雅抨击的三大积弊之首,《中西日报》这类题材小说也最多;家庭教育的落后尤其是女子缠足是傅兰雅痛恨的第二大积弊,《中西日报》同样刊载大量相关题材作品,倡导家庭教育,呼吁国人革弊维新;此外,彼时华人的鬼神迷信思想较为严重,于是,反对旧迷信,传播新知识,也成为《中西日报》所刊小说的一大主题。小说《观风记——山西风俗之迷信》不但表达了反对迷信、倡导科学的基本立场,还注意到破除迷信后若文明教育无法及时跟进,反而可能因失去畏惧之心导致道德人伦的愈加堕落等问题。这些思考,对当时如何处理反迷信与道德教育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省委党校文史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