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春节,李连庆的儿时玩伴陈日明到北京探亲时,专程到家中叙旧。说起落后的山村,陈日明老人连连摇头。荷路村只有41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懒散,赌博成风。 李连庆心中翻江倒海,萌生了回老家做点事情的念头。老友一走,他就向妻子、儿女“通报”了这一决定。 “全家人都表示难以理解。但我总感觉家乡在呼唤我,乡亲们在呼唤我,大家有需要,我就回家乡来了。” 2008年国庆节后,李连庆带着省吃俭用的所有积蓄,带着家人的“不放心”,孤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连庆公改变了一个山村 “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丛藏醉叶,留下一年秋。”养牛场办公室的墙上,是叶帅之子、“独臂将军”叶选宁四年前抄录的叶帅诗作。叶家人都称这位老卫士长为“连庆公”,叶选宁在落款处写道:“连庆公居此十年,与老帅朝夕相伴,如今人去楼空,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爱国、爱乡、念旧是李连庆的感情底色。 “连庆公回来了!”平静的荷路村沸腾了! 李连庆心情既激动又黯然:荷路村97户人家,留守的不到百人,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口垃圾成堆,沟渠污水横流;一遇雨天,村中巷道泥泞不堪;祠堂摇摇欲倒,而他的祖屋也已长满青苔。 李连庆决定先从修祠堂做起。村民陈伟民告诉记者,动工时,连庆公坚持每天巡夜,有时晚上10时,还能看到李连庆打着手电筒、握着练武用的木棍。 2009年夏天,祠堂修完。鞭炮齐鸣、舞狮欢腾之中,细心的村民发现祠堂门口的一块石头上,从捐款最多的村民到捐款仅50元的村民,200多位村民的名字均铭刻在上,但出钱出力最多的连庆公仅列其名、未列其款。 “连庆公把攒下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家乡,工程快收尾时,还缺5万元。”李伟强告诉记者,从不愿向人开口借钱的李连庆硬着头皮找了几个老战友借钱,两三天内,尾数凑齐。 渐渐地,乡亲们发现,家乡有了变化—— 平整的篮球场、生态小公园让孩子们有了玩处,4公里村内巷道硬底化,下雨再也不怕了;全村集中排污、收集垃圾,沟渠的水清了,小鱼在水中游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