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考古学者: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开封日报 记者 任崇喜 参加讨论

    变幻莫测的太极图,青铜器上的浮雕和纹饰,高耸的古代建筑,几枝瘦竹的中国画,俊逸潇洒的书法,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沧桑厚重的古地名等,这些文化现象背后包含着什么深刻的含义?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着人们不断思考、探索的文明历程和深远的文化记忆。而解读这些文化现象,则需要特别的钥匙——文化密码。我市文史专家、作家周清怀就是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身材微胖,头发稀疏,眼角的鱼尾纹如刀刻般清晰,周清怀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浑身透露出一种厚重和沧桑。
    周清怀在杞县文化战线上工作了25年,一直潜心于地方史志的研究,对开封的历史文化、掌故、传说等了如指掌。发表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解读地方历史的几十篇文章和民俗文化专著《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以及历史散文集《杞地笔记》是他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佐证。
    回溯 25年来在历史文化方面探寻和研究的经历,他轻吟了一句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路走来,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色彩斑斓的梦想,周清怀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作家和数学家。少年时期,他便有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有一次,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描写景物的作文,他大热天蹲在院里的秫秸花旁,仔细观察叶的颜色和花的变化。因为观察细致,他写出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从此,他就有了作家梦。周清怀上学时数学成绩非常棒,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数学成绩都是全乡第一名。那时的他也很想如华罗庚、陈景润那样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命运之船却承载着他驶离了梦想的航线。前不久,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他拿着新出版的文集《杞地笔记》赠送给同学们时,一些同学笑着说:“当年学校的数学天才却搞起历史文化来了。”梦想和命运的变化缘于1986年的中招考试。当年成绩优异的他被稀里糊涂地录取到当时的开封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的是文物和考古专业。
    梦想的偏离并没有改变他求知好学的性格,他一接触到文物和考古这门学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文物鉴定的学习,他了解到从器物类型和纹饰的变化可以判断器物的年代;通过对田野考古的学习,他了解到从地层和土的颜色可以判断文化遗迹的年代。于是,他喜欢并爱上了这门专业。为了学好田野考古发掘这门功课,他利用星期天别人看电影、逛街的时间骑车到开封县朱仙镇启封故城学习考古发掘。当时,开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正在启封故城进行考古发掘。一来二去,考古队的人认识了这个“编外队员”。通过实地学习,他掌握了田野发掘的要领和一些识别古陶片、夯土和古代壕沟的知识。为学好文物鉴定这门功课,他经常放学后到市文物商店向在学校代课的云学文老师请教。云学文老师看他好学上进,很乐意给他讲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后来还赠给他《中国玉器史》、《中国书画》、《青铜器小识》等几本书。他像一个初见大海的孩子,激动、兴奋,在历史文化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1989年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杞县文物管理所工作。初到单位,他很想利用学到的知识好好干一番事业,可面对实际工作,他才发现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不够用。于是,他开始自我“充电”,边工作边加强学习。当时,杞县文物管理所订阅了很多专业报刊,《中国文物报》、《华夏考古》、《文物》、《考古》、《文物天地》等都成了他的学习资料和无言的老师。周清怀刚毕业时,因在县城没有家,便寓居在杞县孔庙东北角的一间房里。杞县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石家恒当时也在孔庙院内居住,是个“文史通”。一有时间,他就跑到石家恒先生家里,听他讲杞县田野文物的分布情况和杞县的名胜古迹、掌故及传说。从石家恒先生那里,他学到很多文史知识。回顾在杞县文物管理所的那段时光,他说除了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和值班室度过的。青春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滑了过去,没有花前月下的诗意,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一本本枯燥无味的专业书籍陪着他。关于这段经历,他常说:“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应该是他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真情流露。在实际工作中,他常常碰到一些“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有计划进行了专题性学习。杞县在汉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古地,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很多,出土的汉晋时期陶器也很多。为了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鉴定出这些陶器的时代、性质和用途,他购买了《陶瓷发展史》、《秦汉陶器发展简史》等相关书籍认真研读,尤其是对汉代陶器的特点反复学习和研究。当杞县境内有汉代陶器出土时,他一眼就能辨别出该陶器的准确年代,说出其用途。后来,上级文物部门部署建立文物库房藏品科学记录档案时,他根据学到的陶瓷知识,轻松地完成了所有文物的形制描述。
    1993年,周清怀负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杞县大同中学旧址——孔子庙”和“杞县农民起义旧址——虎丘寺”的建档任务。在学校读书时,学校没有开设古代建筑课程。为了完成建档任务,他购买了《中国古代建筑》一书,夜以继日地学习古代建筑知识,在短短两个月里便啃完了这本书。按照所学知识,他顺利完成了省、市文物部门交办的任务。这两处科学记录档案被省文物局评为年度优秀档案。
    1996年9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绩许香墓Ⅰ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是当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需要有人照料。回到家后,他来回踱步,欲言又止。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孩子我能带好。”于是,他带着对妻儿的愧疚之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一走就是一年。回来时,他的儿子已在蹒跚学步。在这一年里,他向市文物工作队的专家们学到古墓葬的发掘技术、汉墓的规制及鉴别方法,并考证了许绩许香墓Ⅰ号墓主人的人文历史背景。1998年4月,他调到杞县文化局工作,负责办公室和人事工作。人虽离开了文物岗位,可心仍在。到杞县文化局工作后,他依然订阅了《中国文物报》、《考古》、《文物》、《文物天地》等专业报刊,不断地学习“充电”。2003年7月,他调任杞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物工作。此后,他经常带领杞县文物管理所的干部职工深入文物保护单位调研指导工作。为拓宽学术视野,2004年~2008年,他到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和博物馆专业进修学习。其间,他认识了很多专家学者,虚心向他们请教,并使工作中积压多年的难题在学习期间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