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寻找当年孟母祠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邹城电视台 何平哲 参加讨论

    在邹城市老县城南门里曾建有一孟母祠,祠内的三迁故址坊、断机堂、孟子曝书台与子思书院、子思祠及路西的人祖庙、颛孙子张祠呈一直线,并与北面的崇圣门及老城墙遥相互应,连在一起。虽没有如今孟庙、孟府的规模气势,但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可惜该建筑群现已成了居民区。为挖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传统“诚信”城市,体现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教育价值,很有必要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恢复性建设。
    关于子思书院、孟母祠,明万历年间邹县县令胡继先主持修复后,由潘榛撰写的《景贤堂记》是这样记载的“余出廓门东顾,则见其道,有柳荫斯干,与子思、孟母两祠俨然列而为三。登堂,则爽垲轩豁、巨丽可观。退以慎独名室、顿觉心旷神怡,而尘虑顿洗。登曝书台上,则山势东来,排闼送青,极目远眺,隐隐隆隆、峄峰出焉。下临因利河,环抱如带、风水成文、清澈可人。南则烟火相接、千家井市、松柏郁苍,孟子之祠巍然在望。背则重城百雉、如列屏然。俄而万色入冥,弦歌杂诵读之声,时断时续、不绝于耳……”
    1933年日本人马场春吉在他所著《孔子圣迹志。附颜孟其它邹鲁遗迹》中对三迁祠是这样记载的:三迁祠位于县城南关外,出南门的崇教门,有一小沙河称因利渠,渠上有桥叫因利桥,在桥前道路两侧竖立两块石碑:一块为“子思子作中庸处”,另一块为“孟母断机处”。靠城墙有一条向东去的小路,跨过这条路有一牌坊,上面写着“三迁故址”,由此牌坊沿因利渠向东就是三迁祠。如再往前走就是“亚圣孟子洗砚处”,与这块石碑相隔一条路就是三迁祠,祠面南三间,额匾上书“三迁祠”,在门南东侧的壁上嵌有“孟母断机处”五字刻石。北边东侧有“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门内正殿之间额匾上写有“断机堂”三字,堂内中央龛中奉安“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神主”,在其东侧还有一龛,配祀亚圣孟子之神位。另外,堂内壁上嵌有刻石,堂前东南有一丈左右见方的台子,上设一亭,称“曝书亭”,传说是孟子曝书处。在曝书台下南侧为曝书碑亭,北侧为“重修曝书台碑”及“重修断机堂记”。
    而对于子思祠,马场春吉是这样记载的:祠南面门三间,题额“述圣庙”三字,门外西侧立一碑,书“子思子作中庸处”六字石刻:东侧西面立“重摹邹县述圣于思子庙记”碑。进门后院中央建一碑亭,亭内立乾隆“述圣赞”碑。亭后正殿为述圣殿,挂有雍正帝御赐“性天述祖”牌匾,内设有修道堂、慎独斋、中庸精舍、子思书院及讲堂二十余间。
    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子思书院及孟母祠历经战争及风雨的侵蚀,遗迹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两块石碑移入了孟庙里。据记载最后被毁的子思书院,是国民吏邹县县长刘昭庚率部于1945年10月以有碍城防为由,烧香叩首许愿后进行拆除的。现上述两碑与孟母三迁祠碑已上了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彩页,背景为孟庙红墙,光秃秃的,与建筑考究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醉翁亭、太白堂同处一个页面的位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其实上述任意一个景点如果一旦恢复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孟母祠、子思书院自春秋末年,历经元、明、清三代修复重建,连绵两千余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已废弃多年,解放后曾被辟为烈士陵园,现已被搬迁。如果能够得以重建,无论是从挖掘传统旅游资源、打造诚信城市,还是增加城市内涵、教育后人来看都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果再能与孟府、孟庙、老城区商业街连成一片,并与曲阜凫村孟子故宅、庙户营孟母两迁祠一起开辟旅游路线,一定会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游览参观。
    六十年一甲子,现在时逢国富民强日,不知重修之事何时能落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