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即墨闹匪患,朝廷无兵可派就让丘处机去招安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城市信报 宫岩 参加讨论

    几百年来,凡是来崂山的人,除了被这里优美的风景吸引,还有个重要原因便是寻找丘处机的遗迹,他曾经三次登上崂山,将道教的精髓留在这里,之后才有了崂山道教的兴盛。但丘处机的最大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此,比起他发展道教的贡献,劝说成吉思汗“一言止杀”更是千古绝唱。“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为了这句话,丘处机带着18个徒弟走了三年终到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电影《止杀令》讲述的便是这段西行路上的故事。
    三次来崂山,曾为崂山改过名
    要想了解丘处机与崂山的关系,崂山太清宫是必须得去的地方,在崂山风景区管理局的安排下,记者开始了寻丘处机之旅,在上千年的道观中感触他曾经留下的痕迹。太清宫入口处一块偌大的石头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众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导游解释,“崂山道教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丘处机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曾经三次来到崂山,将崂山的名气带大。”
    丘处机第一次登上崂山是在1195年,朝廷禁罢全真教的第五年,他回到了栖霞后便在山东境内四处宣传道教。《太清宫志》中记载“七真降临太清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化大悟。”七真便是“全真七子”,只是他们行程仓促,并没有停留多少时间。到了1208年,丘处机传道到莱阳,便从莱阳转道再次来到了崂山,并在大崂村之南的一处悬崖峭壁下寻找了一处洞穴修行。这次时间虽然也很紧张,但他趁机做了件大事,给崂山改名字。原来,崂山曾经写作“牢山”,名不佳,“丘处机觉得这里地处海滨,就像一只鳌伏于海上,因将其改称鳌山。明代,在山旁修‘卫城’,即名为鳌山卫。”
    短短一年后,1209年,已经61岁的丘处机第三次登上崂山,这时全真教与朝廷的关系得到缓解,在南天门上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法事活动后,顿时觉得心情舒畅,站在崂山上面对这三面环海的美丽景色,耳边听着道士演奏的《空洞步虚曲》,心潮澎湃,当即作词一首:“乘舟共赴烟霞侣,策荆杖、寻高步,只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曲,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均天去。”这首词便是至今广为传唱的《青玉案》,将南天门的高险之状和法事活动的盛况表述得淋漓尽致。
    丘处机去世,衣冠回崂山
    在这三次崂山之旅中,除了传道,丘处机都会留下了诗词,比如第一次留下了10首,第二次留下了20首,第三次又留下很多,比如在三皇殿上方便有一处丘祖刻石。据了解,至今崂山上有丘处机诗词41首,散布于崂山的太清宫、白龙洞、上清宫、混元石等地。丘处机是热爱崂山的,除了有具体记载的这三次登山,据说他多次到过这里,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不仅使崂山成为道教的主要丛林,同时也为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同样,崂山也对他有着一份特殊的亲情,这里的居民李大爷倚靠在一棵银杏树旁边晒太阳,他说得实在:“丘处机就是咱崂山的啊,每年的初一、十五,还有他生辰的日子我们都会去太清宫、上清宫给他烧香。很多人喜欢来太清宫,也是为了来这里图个安静,因为道教最让人心静、养生了。”也如一位导游在带游客时所说:“道教有个宗旨,不走回头路!来这里身心放松,好好感受这种意境。”
    丘处机在崂山人眼里是特殊的,而在崂山道士们心中的分量就更不一样了。在混元殿(以前附近还有个丘祖殿,是为祭祀丘处机所建的殿宇)旁记者向一位崂山道士请教丘处机的传说,他告诉记者:“丘处机对崂山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的到来才有了之后崂山的兴起和崂山道教的兴盛,所以在这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丘处机留下的痕迹,比如丘祖刻石、三皇殿墙壁上的圣旨,还有他的衣冠冢。据说丘处机去世当天,太清宫也同时为他举行了法事,并由专人将他的衣冠带回来埋葬在了崂山,只是衣冠冢在文革时遭到了破坏。”不过,对于这个说法目前尚存疑问,因为曾经打开衣冠冢时并未从中找到衣冠,只是一具空空的石棺而已,这个疑问还得等历史学家们继续考证了。
    丘处机确实多才多艺,不仅会传道、会作诗词、会编道家的曲子,对养生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消息论》至今仍是养生界的权威读物。
    即墨盗匪闹事,丘处机前去招安
    崂山留下了丘处机的印迹,在即墨也流传着一件丘处机只身入匪巢的英雄事迹。那是金章宗时期,朝廷正忙着与北方蒙古交战,此时却传来山东即墨县内有强盗闹事危害百姓的事,这些匪盗迅速聚集,连地方官吏都无力管制。金章宗看到奏折干着急,却实在无兵可派,这时有人推荐山东丘长春道长在当地很有名望,何不派他前往招安乱民。这主意好,金章宗一道圣旨给了丘处机。
    临行前,众人开始担忧:“这次深入匪巢,朝廷不派兵保护吗?”丘处机反问,“朝廷如果还有兵可派,怎么能用我呢?我们师徒几人要带着朝廷的旨意前去,告诉他们朝廷对他们并无恶意。”于是,他不带一兵一卒只率徒弟数人前往即墨。路上听说盗匪占据了即墨东山便直奔东山而去,路上恰好遇到这群匪徒抢劫,一位年轻男子正与他们搏斗。盗匪人多,眼见青年已无力抵抗,丘处机一声怒吼,拂尘一甩:“你等强盗住手!”只见强盗们相继跌倒。盗匪一看慌了神边跑边叫:“快逃,神兵来了!”半路救下的这位青年名叫李志常,日后成了全真教的掌教。丘处机到了盗匪住的地方后让人通传:“栖霞道士丘处机相见!”因之前见识过他们的本事,又对丘处机的名字早已耳闻,盗匪们不敢造次,恭恭敬敬请他们进去。
    见到盗匪头目,丘处机直奔主题:“南宋朝廷昏庸腐败,自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后,已引得天怒人怨。你等不做救国救民的义军,却成了危害民族的败类。金朝气数将尽,但也不是打家劫舍者所能取代的,灭他之人即将到来。请各位回家做个良民。”丘处机的一番话说得众盗匪心服,表示愿被招安,他们中大部分人回了家,还有一部分入了丘处机门下,成为全真教的徒弟。按照这个时间有人推断,这件事应该是1214年发生的杨安儿起义,朝廷多次讨伐无功而返,只能请丘处机出面,据说“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登州、宁海)遂定”。丘处机给金国办了件大事,让他再次名声大噪,全真道再次迎来发展高潮。
    行走三年劝成吉思汗“止杀”
    全真教在当时的威望让当朝政府不敢小觑,曾经南宋请丘处机入朝,他没有去。金朝看到了他的能力也请他入朝,他还是没去。可1219年5月份,当使臣刘仲禄带着成吉思汗的《召丘神仙手诏》,前来“召请”丘处机时,他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理解,丘处机只回应了一句:我的行止是按天意而动的!何为天意?之后有文史专家分析当时的局势,丘处机只是看清了蒙古的强盛,觉得其肯定会一统天下,为全真教发展而同意的。
    据说,成吉思汗曾三请丘处机,最后才被感动的。这样一位“一代天骄”请丘处机有何目的呢?众人将其定在了“长生不老”上,说成吉思汗遍寻长生不老药方,打听到丘处机是位300多岁的活神仙,故邀请前去。不管怎样,1220年,73岁的丘处机不顾年老体迈带着18位年轻有为的弟子开始了西行,从栖霞到大雪山,长途跋涉、历经苦难,甚至有位弟子染病死在了途中,直到1222年夏天的时候,两人终于见面了。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将当时的现场还原:
    见到成吉思汗,其他人都恭恭敬敬地下跪:“大汗,丘神仙已到!”丘处机还没有要行礼的动作,成吉思汗便立马起身相迎:“丘神仙不必多礼,以后也不用下跪。”一见面便给了丘处机个大面子,地位何等至尊啊!
    几句寒暄后成吉思汗问:“闻世间有长生不老之说,神仙认为该如何取得?”丘处机直言:“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见成吉思汗吃惊的眼神,丘处机慢慢解释:“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成吉思汗听闻点头称是,他又问:“那神仙认为,本汗取天下后该如何管理?”
    这才是丘处机来这的目的,他用了三年时间、行走三万五千里,就是为了能亲口跟成吉思汗说这句话:“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当时的蒙古取天下主要以杀戮为主,丘处机劝他“止杀”又让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幸亏,成吉思汗听进去了,之后确实减少了杀戮,康熙帝(一说乾隆帝)曾对此大加赞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非常尊敬,凡他说的话都会认真领会,丘处机也会通过各种小事情继续劝诫成吉思汗。比如有一次成吉思汗在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别人都说不清为什么,唯独丘处机入谏:“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尊呼他为“国师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事”。在大雪山住了一年时间,因不适应那时的气候,丘处机决定东归,成吉思汗派了五千骑兵将他送回,并减免了全真教的赋税。
    在太清宫三皇殿两侧的墙壁上刻着成吉思汗给丘处机的圣旨,上面不仅有全真教继续扩大的旨意,还写着:“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足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信任和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了1227年,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相继去世,是宿命?还是缘份?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