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上关于姜才的记载。刘江瑞 摄 宋夹城李庭芝与姜才的雕像 专家分析:“平仙山”很有可能是平山堂的笔误 阅读提示 昨天,本报独家报道了宋末扬州抗元民族英雄李庭芝、姜才的后裔聚首扬州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昨天,姜才后裔、“沧湖姜氏大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姜启良、姜方良等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沧湖姜氏宗谱》记载,姜才死后,其长子姜彬赶到扬州,将尸体收拾了,葬在扬州一个叫“平仙山”的地方。 姜才宁死不降,被元军杀死于扬州 “沧湖姜氏大宗管理委员会”通过考证《宋史》、《沧湖姜氏宗谱》、《瑞安前池姜圣殿碑志》等资料发现,姜才是在扬州殉国的。 德祐二年正月十八,太皇太后向元军投降。元军进入临安,将恭帝、太皇太后掳往大都(今北京)。5月,陆秀夫、张世杰等在福州拥立赵昰即位,称端宗,改年号为景炎,任命姜才为保康军承宣使。 元将阿术派使臣持太皇太后诏书,至扬州劝降,姜才不许使臣入城,发箭将其射退。当姜才获悉,被掳的恭帝将途经瓜洲送往北方时,他尽散金帛犒军,出动四万余人连夜出城抢夺小皇帝,与元军激战于瓜洲。阿术率军将其团团围住,劝姜才投降,姜才厉声拒绝:“吾宁死岂为降将军耶!”遂拼死杀出重围返回扬州。 后来,姜才奉端宗之命,与李庭芝率七千兵准备南下福建,阿术带领元军追击。宋军入泰州,元军四面围住,使使者招降之,姜才不从。阿术下令攻城,昼夜不辍,这时姜才恰值背疽发作,动弹不得。裨将孙贵、胡淮孝叛变投敌,迎元军入城,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阿术喝问李庭芝为何不投降?姜才抢先回答:“不降者我也。”继而怒骂不止。阿术爱其忠勇,不忍杀他,以高官厚禄诱劝姜才归顺元朝,姜严词拒绝:“姜某生来只为宋臣,宁为玉折兰摧,不为瓦砾长存,绝不对元称臣!”阿术遂押姜才至扬州处死。姜引颈受刑,从容成仁。扬州民众闻者莫不泣下。 姜才死后,葬于扬州“平仙山”? 噩耗传至福建时,文天祥三日不食。皇帝派文天祥撰文率官员向江边御祭,封姜才为平昌伯,赐谥忠悯。诏其长子彬仍袭父爵,诰封三代俱伯爵。 “姜才死后,根据《沧湖姜氏宗谱》记载,其长子姜彬赶到扬州,将尸体收拾了,葬在扬州一个叫‘平仙山’的地方。”昨天,姜才后裔姜方良告诉记者。这个“平仙山”到底在什么地方,他们考证了很久也没有确切答案。 “这个‘平仙山’很有可能就是平山堂,虽然考证显示,平山堂历史上并没有‘平仙山’的称谓,但是极有可能是宗谱撰写人不了解情况造成的笔误。”昨天,长期关注李庭芝、姜才史料发掘的扬州文史学者陶海扬表示。 根据史料记载,为悼念李、姜二公,在扬城广储门外梅花岭侧,时人修建了双忠祠,清同治十三年迁至城东黄家园。 “当时梅花岭侧的双忠祠,很有可能并没有李、姜二公尸首,因为战乱以及政治因素,修建双忠祠肯定是在李、姜二公殉国多年以后。”陶海扬分析。 不过,陶海扬表示,这也仅仅是推测,因为目前并没有更多的史料证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