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始皇亦当称‘赵政’,而不当称‘嬴政’,新出土文献已证明之。 无论是在历史著作还是文学作品中,秦始皇向来被称为嬴政。然而,近日读到赵逵夫《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序》,其中有一段话:“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始皇亦当称‘赵政’,而不当称‘嬴政’,新出土文献已证明之。”那么,正确的称呼应是什么?经过一番梳理与查证,笔者认为,秦始皇确应称赵政而非嬴政。 嬴政之称不符合先秦风俗习惯与称谓事实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段玉裁《说文解字》:“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郑樵《通志·氏族略》:“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顾炎武《原姓》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亦说:“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 由此可知,先秦时期,姓与氏代表不同含义,并且男子没有称姓者。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即明证秦始皇姓嬴,为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司马迁明确指出秦始皇“姓赵氏”,是因为到了司马迁时代,人们习惯上已姓、氏不分。《史记·楚世家》也说:(楚考烈王)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潜夫论·志氏姓》:“始皇生于邯郸,故曰赵政。”可见,秦汉间人称秦始皇为“赵政”,殆无可疑。 汉代以后,人们也多称秦始皇为赵政。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始皇)生于赵,故名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赵氏出自嬴姓,……周穆王封于赵城,因以为姓。”《太平御览》:“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赵政昼决狱夜理书……”宋罗泌《路史》:“二十有九世,而赵政替周,号始皇帝。” 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的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中,发现一部史书《赵正(政)书》,共有竹简50余枚,近1500字,论及秦始皇之死与秦国灭亡等事,其中即称秦始皇为“秦王赵正(政)”,竹书中还保存有《赵正(政)书》篇题。这为秦始皇称“赵政”提供了有力证明。 赵政之称鲜为人知 误称秦始皇为嬴政者,古籍中可以查见,但大多非历史学家著作。如唐孙过庭《书谱》载,“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元代咏史诗《博浪沙》曰,“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明《六书本义》原序云,“及嬴政暴兴,烧毁文籍……”等。 近代以来,一些很有影响的历史著作都将秦始皇载为嬴政,如顾颉刚《秦始皇》、翦伯赞《中国史纲(秦汉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林剑鸣《秦史稿》等。一系列历史教科书与辞书中,也将秦始皇称为“嬴政”。辞书则有新编《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大字典》等。这些误称对后人的认知造成很大影响。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性地将秦始皇称为“嬴政”,而忽略了其正确的称呼。 对历史人物误称始自司马迁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误称的历史人物并不只是秦始皇,耳熟能详的还有“姬旦”、“姬昌”、“姬发”等,实应称为周公旦、周文王昌、周武王发。顾炎武《原姓》中所说:“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这个错误则要追溯至汉代司马迁和唐代刘知幾,他们分别在《史记》与《史通》中称周文王为姬昌、周公为姬旦。郑樵由此慨叹:“三代之时无此语也”,“虽子长、知幾二良史犹昧于此!”而大多数人不知此,以讹传讹,从而留下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性误称。 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姓氏》也说:“三代以上,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为周子男君,此男子冠姓于名之前,后代文人有姬昌、姬满、姬旦之称,皆因于此,好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历史人物的称谓作为历史真相的一部分,理应被正确解读。纠正一些错误,对后人有大益处。尤其在信息流通高速化的当今社会,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任何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当“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