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芦镇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境内,该镇辖区有山两座,名曰甲子山和官山。甲子山坐落在朱芦镇石汪村附近,海拔约480米,有大小山头近百个,四望群山连绵起伏,是个隐居的好地方。雄伟的甲子山孕育了这一带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涓涓的绣针河水滋润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大山人们。 朱芦镇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庙、孙膑洞,相传是鬼谷子和孙膑的隐居之地。现代这里发生了著名的甲子山战役,有龟山忠烈祠、英雄山烈士公墓,是常恩多、万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北方九寨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莒州志•古迹》载,孙膑洞位于莒南县城东北36公里,坐落在甲子山主峰迪鸡峰东南侧,长12米,宽6.1米,高2.2米,洞口朝东偏南。 孙膑洞傍崖而建,天然成洞,自然成居,洞内巨石参差,台坎天然,流水潺潺,潜入地下形成暗流,流入洞前“神泉”之内,泉水甘冽清凉。洞前平地一块,由东、南、西三面残存的石垣围成院落,院内有黑枣树、朱雀果、五豆、神茶树以及神泉、炼丹鼎和历代修复孙膑洞的石碑石刻。洞口正上方有千年怪柏,洞南数十米有“千头柏”和“咬人树”。孙膑洞对面小山包上有“九宫八卦阵”和“群仙坊”,小山包东侧悬棺和锥坟等古遗址无声地诉说着独特的人文风情。 石汪村82岁的村民张学志说,孙膑洞洞口原来垒砌有条形青砖,洞内有孙膑师徒三人及其坐骑的泥塑像。 入洞仔细瞧,孙膑坐像高四尺,居中而坐,眉清目秀,俩徒弟李逵和袁达侍立两侧。炼丹房洞内塑有炼丹炉和炼丹童子塑像,洞内壁绘有壁画。据石汪村年长的人回忆说,该洞在唐、明、清三朝时都进行过规模性地整修,可惜在1955年该洞被人为拆毁。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孙膑洞布局是2002年春当地政府按照历史记载和附近百姓的描述重新整修而成。 孙膑洞旁的神泉一年四季泉水外溢,与坤石峪的七大名泉,神井、圣水泉、瑶池、鹿鹤泉、坤泉、天池、迪吉泉交融,汇成小溪,下达三里抵石汪,途经渡仙桥、翠竹庵、紫萝园、鹿鹤桥、绣针桥、桃花涧,哗然成瀑,泄入神牛潭。 记者跟随村里人沿着甲子山上的青石板一路踏访,石板上能清晰可辨一些造型独特的痕迹。对于这些遗留下来的痕迹,村里人都有明确的称谓,孙膑饮牛汪、犁痕、鞭迹、牛蹄印、石炕、石盆、捶背石……每一个痕迹或许是天然形成,或许正如名字所言真有其事,有待考究,可以确定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痕迹,才有了石汪村中的“石汪”之说。 以孙膑洞为中心,东南方向20余里有山一座,山上松柏苍翠,云雾缭绕,故名“云蒙山”。掩于松柏之间,有“鬼谷子庙”遗址,形貌完备,古墙尚存,房舍石阶,清晰可辨。相传鬼谷子曾在此隐居,修建工事。鬼谷子庙东十余米百丈崖下有石洞群,仙人洞幽深莫测,内藏玄机;滴水洞久旱不干,滴水成泉;龙王洞鬼斧神工,直通东海,令人叫绝。 除了孙膑洞,这里的百姓对传统的“牛旺香”山会印象格外深刻。1955年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日,方圆百里内的群众汇集于此,烧香诵经,祈祷牛旺禾收。上山的路上密密麻麻全是人,站在山岗上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牵着耕牛的百姓到山里喂草、饮泉水。传说孙膑经常骑着牛到四乡消闲观景,所到之处,所有耕牛病除灾消,泉水人喝了能“人得富、年健壮”,现在看来确实荒诞不经,可它的流传和存在足以证明孙膑在当地世代老百姓中的影响。当然,没有耕牛的百姓一是来凑热闹,二则特地来探寻孙膑洞前的小灵物——半截黑身的蜥蜴,该蜥蜴能有效治疗便秘不通、慢性气管炎等恶疾。 孙膑洞西去5公里,有一幽深山涧,因晨曦折射水中呈五彩斑斓而得名“彩沟”,沟沟相生,一沟三景。两侧峭石陡立,幽谷深邃,峦壑隽秀。沟底山泉成溪,鱼虾相嬉,飞蝶和青草野花相伴,天然成趣。 彩沟分布在占地约133万平方米的官山内,共9条沟,凤凰沟、小李子沟、半截沟、石屋子沟、前程子沟、后程子沟、挑梁沟、鳪鸽崖(又名桃花园)、伟沟子,9条沟统称彩沟,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美誉。 彩沟弯曲盘旋,其中前程子沟与后程子沟纵深各有2000余米,泉水叮咚,奇石遍地,浓荫蔽日,身临其境如进仙界,快步走也要俩小时才能出沟。彩沟附近有刘家彩、宋家彩、小张家彩、李家彩、张家彩五个自然村。至于村庄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孙膑洞有“天帘”,传说其弟子问孙膑“门前挂什么?”孙膑回答说:“门前挂五彩”,山下居民以此得名,分姓而居,形成了现在的村居;另一说法因官山山石呈五彩,村名因此有“彩”一说;当然雨后的九条蜿蜒山沟随处可见彩虹。如果晴天山上水汽大,也能见到彩虹,因彩虹而定村名中的“彩”亦有其现实考究。 五个以“彩”为名的自然村,以刘家彩沟为例,现在全村900余口人,99%的村民都姓刘,官山全境均在刘家彩沟地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官山被一孙姓大户人家强行夺走征用做了自家林地,前后相差不到10年,官山又被刘家给夺了回来。现年68岁的刘家彩沟村民刘国善回忆说,贫穷年代,地就是财富,争山头争得很激烈,哪家大户有势力全看所占土地的面积。 刘氏十七世77岁的刘谱善是本族的长者,他手里至今仍保留着清末编撰的完整版的刘氏族谱。刘谱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家的老谱只有春分、秋分两个时节才能翻看,而且必须是族里有辈分的人才可以。得知记者采访彩沟渊源一事,朴实善良的老人欣然答应主动拿出家谱。 按照传统,看老谱必须先洗手,算是对祖辈的尊敬。据老谱可知,康熙三十年三月,八世孙记:始祖兄弟三人,世代居住在东海当路村,明永乐年间,一个迁到安邱罗家巷,一个迁到蒙邑郭村,我祖来照,看好了丝山南这块地,并立村,所以村名就叫刘家村,现在这里还有个巷子名叫刘家巷。始祖的名和字都没记下来,二世祖名献猷,三世祖四个人,长名琥、次名珀、三名珍、四名珠。我高祖始住东关,享年84岁,建有振武庙土地祠,邑人称为义举。曾祖兄弟五人,受国之荫民达,号为东关刘氏。 从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刘氏从海边迁徙至此,“琥、珀、珍、珠”四字名讳中便带有海的味道。此外,刘家流传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二狼吊孝,鲜鱼打鼓,扁担开花……”这顺口溜流传百年,形象地表现了官山一带实乃宜居之所。按照刘谱善的解释,这个地方非常和谐,本地人去世连狼的叫声都格外凄惨;人去世后出殡时少不了鲜鱼,因为祖上是从东海迁徙而来;村里人用的扁担都能开花,说明此地气候、环境适宜。 扁担对于刘氏的意义非同一般,直至现在村里村外做农活、赶集、走亲戚等都还有不少人习惯性地挑着扁担。扁担已经成为村里人的代名词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祖上是挑着扁担一路迁至刘家彩沟而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