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飞说,“齐天大圣”在南方大山里生活了几百年。因为这些地方相对闭塞,所以元代以前,“齐天大圣”还没有和北方中原的故事发生过交流。 “大概在元代,这本来是互不干涉的南北两个系统,只因为主角恰好都是猿猴,后来的西游故事就将两套故事捏合到了一起,把‘某大圣’作为‘某行者’的前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今天我们熟知的新形象‘孙悟空’来。”李天飞说。 《西游记》文本:“7回+93回”的奇怪结构 李天飞说,西游记独特的取材来源,在西游记文本上也留下明显的痕迹,并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回《西游记》中“7回+ 93回”的奇怪结构。 前面7回,讲的是齐天大圣出身故事;后面90多回,讲的是有孙行者的取经故事。这正是两套故事相结合的特征。 李天飞说,现在流传下来的《西游记》对主角的称谓前后不一,在诸小说中也是特殊的。“孙行者”和“齐天大圣”,这两个名字是先有的,“孙悟空”反倒是后有的。 被视为西游故事早期形态的元代《西游记杂剧》,猴子当妖怪时叫“孙行者”。所以检索一下今本《西游记》,前7回多叫“大圣”,后93回多叫“行者”,除了最开始学艺的那几回没得叫之外,叙述中绝少说“悟空”。后93回,“悟空”只有300多个,且十之八九是对话里的称呼,而“行者”多达4000多个。 另外,李天飞说,在佛典里基本找不到猿,绝大多数都是猴。 例如佛本生故事里的猕猴王,以及被认为是孙悟空西域远祖的神猴哈奴曼等。哈奴曼一定是猴而不是猿,一条证据就是哈奴曼的尾巴曾被点燃过,而猿是没有尾巴的。 李天飞说,被巫鸿先生认为是孙悟空最早原型的四川渠县东汉沈府君石阙射猿图、新津汉代石棺刺猿图,图像上的猿精都是没有尾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既然自称“猕猴王”,其实就表明了他的西域血统,而一定是一只有尾巴的猴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李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