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张良庙去!”周恩来率先朝山上走去。后来得知那儿叫紫柏山。他一向走得快,我们跟着常感吃力。 张良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说过,却又不甚明白。你不要笑,我是放牛娃出身,不像现在的孩子都有学上。 我的家乡在四川。我祖祖辈辈的双脚都是深深插于泥土中。在我12岁时,双臂已经像大人一样挥动起锄头。可是,军阀混战,更有帝国主义的炮舰和经济压力,沿着那滚滚长江溯流深入四川,于是,每年都有五万两以上的白银顺江流出四川,流出中国。没有什么语言能够描绘出那个社会的霉烂与形形色色的罪恶和苦难,中国的命运像游丝一样缥缈。于是,12岁的我便扔下锄头,抓起长矛大刀,参加了红军。那是1933年,参加红军后我才开始学文化。 怎么学文化?比如这次参观张良庙,我这里刚犯嘀咕,前边已经有人问出声:“ 周副主席,张良庙是谁呀?” “张良是古代一位英雄,帮助刘邦打天下,统一全中国,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汉王朝。”周恩来一边登山,一边用通俗的语言作解释,“后人为他修的庙就叫张良庙。” 我明白了一些,却另生纳闷:张良只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周恩来怀古,为什么不看汉高祖也不看更早的秦始皇,偏偏要看张良呢? 登上授书楼时,我终于忍不住问:“周副主席,为啥要给张良修庙呢?” 周恩来望我一眼,还没说什么,另一名警卫已经跟着嘟囔:“我们那边关帝庙很多,关公是英雄。张良……” 周恩来忽然笑了,双手抱臂,把脸仰上天去笑出声:“哈哈,知道汉寿亭侯,不知道留侯。”他重新望着我们,双腿微微岔开,站住不动, 冲我们轻轻点点头:“关公是英雄,张良也是英雄。张良其实比关公贡献大。那走廊过厅里的四十多块碑都是对他的评价。” 接着,周恩来便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了张良的许多故事。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到下邳起兵反秦;从鸿门宴救刘邦,到“四面楚歌”,使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土崩瓦解,落得个“霸王别姬”。最后,周恩来放低声音说:“汉王刘邦得天下,主要依靠三个人:韩信、萧何和张良。” 我感到不满足:“张良打过什么仗?” 周恩来换上一种沉思的表情,深邃的两眼闪烁着严肃峻冷,缓缓说: “张良没有独自领兵打过仗,他不是帅才。但是他追随汉王左右,出谋划策,是最优秀的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懂吗?” 我们似懂非懂,点点头又摇摇头。 本文摘自《走近周恩来:贴身卫士眼中的共和国总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