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古时,东西方世界都认识到:使人类真正进入文明,曾经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最大、最深远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恰逢中国历经“盛运”,暨“五星晨出东方”之际所取得。因此,在一脉相承的华夏文化中,“五星连珠”不仅成为了中国干支历法的开端,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最值得骄傲的时刻。自然而然的,“五星”文化成为了一种吉祥文化,以“五星”为主题的织锦、装饰、旗帜更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史料中也记载了许多恰逢五星聚集于不同星宿,如:“聚箕”、“聚房”、“聚井”、“聚尾”、“聚奎”之际的历史事件。著名汉学家班大为教授(David W. Pankenier)利用其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和深厚的中文素养,将史料中所记载的“五星聚合”现象进行现代科学分析,利用ARC Software出品的The Dance of the Planets软件对相应的天象进行纪年坐标点的确认,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信息可以证明史料中的许多事件确处在“五星聚合”天象显现之时,尤其是正史中关于“五星会聚”于不同位置时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的记载,譬如说“殷衰周昌”、“诸弱齐强”、“楚败汉兴”,不仅在时间上十分准确,其相对应的一些社会现象或是王朝更迭的情况也极其对应。 不过,更加严格地来说,记载中的许多次“五星聚合”天象并不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那次的天象完全一致:从视觉上来说,五星并没有真正处于一条直线上,因为五星的聚合角度和位置等问题,许多次的“五星聚合”都不能与5000年前那次“五星连珠,晨出东方”的天象相一致,“五星聚合”时所发生的事件也会有吉有凶。 不过,古人对“五星出东方”的真正内涵和其所传达的美好、吉祥的寓意,确是了然于胸的。所以,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作为祈瑞的吉语,出现在织锦上时,我们能够体味出中国历史的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件简单的织锦让我们感悟到以天人对应为基础,以天象观测为依据,以社会现实为参考的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意识。无怪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亭林先生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可以说,我们现代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低估了,甚至是误解了古代先民对自身、对自然、对宇宙认识的高度、广度与深度。事实上,在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古代宇宙论的若干主要概念就已经逐渐形成,并构成了一个宇宙论系统。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古人不仅明确“天是大系统,人是隶属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更是指明“人必须遵行天道”,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事实上,“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深蕴含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中:以《吕氏春秋》为例,它不仅在每篇前冠以月令,更是将先秦各家天人思想的积极成分加以融会贯通,并意识形态化,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标准图式,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大事件与天象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天道——世道——人道”相沟通的叙事逻辑,不仅使其叙事空前地具有了一种体系性,更是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沐浴在“天人合一”精神下的古代先民,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品德与修养。这也充分说明了“人文始祖”黄帝恰在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开启了一个崇尚高尚品性的时代。 可以说,人类文明在这5000年的时光流转中,经历了“东升西落”的变化与发展,就如同全世界人民满怀希望地迎接每一个新年零点到来之时,欢呼雀跃之势“由东向西”一点点蔓延、传播开来一样,2012年冬至日所迎接而来的新的文明轮回,也会依照先后顺序,一点点展开它的画卷,为世界增添新的美好。 新的文明转向再次到来,愿你我先知早觉,怀抱着与我们的祖先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美好祈愿,沐浴在新的文明发展之中,并为推动人类更高文明的发展与壮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更高的文明风尚已然开启之际,在“五星聚合东方”的美好希冀之下,中国已经驰骋在汲取文明精髓、稳步发展、积极创新的美好文明征程之上。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系列文章至此刊发完毕。这组文章得到“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工程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宫长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力平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先秦教研室主任朱彦民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