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评价一个人物,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时,不能只抓住小节不放,如果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道德伦理的评价不应是唯一的标准,而是应当主要根据他的社会角色来评价功过是非。政治家要看治国安邦,军事家要看军事才华,科学家要看发明创造,文学家要看文学作品,诸如此类,舍此而妄加评价,都是不得要领。刘邦被一些人故意贬低,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是平民出身,平民出身而又登上皇位,这让一些有“正统”思想、“门第”之见以及喜好攀高结贵、见不得人好的人,生出一嘴酸水。另外,一出霸王别姬又让许多人生出怜悯之心。于是这位失败的英雄,就赢得了更多人的同情和叹息。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诗写得天真,却是没见识的话。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卷土重来又如何?还是注定会失败,因为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失败在哪里。项羽临死前,还只相信他的勇力,率残部几十骑冲入汉军一阵砍杀,然后向手下炫耀说:“如何?”这时候,你感到他就是个心智不全的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值得同情。还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曾在离开项羽时说得好:竖子不足与谋!后人对项羽的认识,没有谁能和范曾相比。因为他是和项羽朝夕共事并且曾被项羽尊为亚父的人。项羽的虚荣浅薄,让他屡屡失机;他的不讲信用,让他失信天下;他的杀人如麻,让他失去人心;他的不识人才,让他成为孤家寡人,失机失信失心失势,就成了必然。相比之下,刘邦“仁而爱人”,打下咸阳时约法三章,尽得民心;审时度势,有进有退;知人善任,广揽人才,什么狗屠、贩夫、引车卖浆者流,都能为我所用;大事从谏如流,很少固执己见,就连定都长安这样天大的事,居然还是听从一个过路人娄敬的话。正可谓明天下大势,揽天下英才,纳天下良言,这样的人不成功才怪。刘邦、项羽都是抗秦的英雄,项羽的功劳还更大一些,毋庸置疑,但他不具备一个政治领袖的素质,失败的结局无可惋惜。 刘邦定国号为汉,汉为天河,而天河之浩瀚正体现了刘邦的胸怀。刘邦的豁达、大度和包容之心,也许正是汉民族文化中最原始的基因。毛泽东在评点古今人物时说过:汉高祖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汉高祖刘邦比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这才是从大处着眼,真正高屋建瓴的评价。 刘邦在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他是第一位布衣皇帝;第一位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为基本国策的皇帝;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倡导节俭的皇帝;第一位下“求贤诏”广揽天下贤才的皇帝;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等等。他的这些治国理念,至今仍有宝贵的价值。 伊人旖旎,尘事随风。在汉长安遗址,不论宫廷残存的高台、未央宫的一地碎瓦,还是灌木丛下一段段城墙残垣,野槐荒草下都写满了两个字:兴亡。后人来此驻足凭吊,仅有一声叹息是不够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