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是研究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键词之一,也是研究英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关键词之一。严格说来,目前关于鸦片贸易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尚显模糊、似是而非,并且对具体问题的阐释存在简单化倾向。《鸦片经济——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为视域(1602—1917)》(连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版)一书,试图以世界贸易视角对鸦片经济进行新的解读。 视野开阔 作者以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为起点,阐述了葡、荷、英、法等国控制亚洲鸦片贸易及鸦片市场的过程。在晚清鸦片泛滥的情况下,英国最终通过1842年的鸦片战争与次年的信德战争,操纵了中印之间的鸦片贸易。然而,近代中国“鸦片贸易合法化”后,最终以全面泛滥为代价,将印度鸦片排挤出去。全书紧扣鸦片贸易发展主线,从宏观上分析了英、葡、荷、印度各土邦及东南亚各国政府与鸦片贩卖集团、鸦片消费群体之间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通过具体事件,将英印总督瓦伦·哈斯丁斯、鸦片贩子查顿和孖地臣等人,以及他们与鸦片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结呈现出来。宏观与微观、国内问题与国外背景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增强了全书的历史感、画面感。 书中征引的重要史料有,19世纪末英国皇家委员会关于鸦片问题的调查报告、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查顿·孖地臣洋行档案等,甚至还有清代鸦片商行的手写账册。英国东印度公司过去常被视为单纯的侵略机构,而该书所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印多尔土邦政府的鸦片条约》证实,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用政治手段服务经济目的的商业机构。以往的研究者注重孟加拉鸦片、麻洼鸦片、土耳其鸦片或波斯鸦片的区别,而鸦片行的手写账册则标识了孟加拉鸦片和多种麻洼鸦片、土耳其鸦片的商标式样,显示出即使在麻洼鸦片内部,仍有众多商家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